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產後惡露不絕3大類 中醫調養治療有良方
2022/3/21產後時期也稱為「產褥期」,是指產婦分娩後與懷孕有關的生理變化恢復到非懷孕狀態的時間,通常為期6~8週。惡露是指胎盤分離後,蛻膜的基礎部分保留下來,蛻膜分為兩層:表層脫落,深層則再生為新的子宮內膜。
更年期潮熱人發胖 中醫助您減重又降火
2022/3/1女性接近停經時,偶爾會感覺由前胸或後背往上遍及頭面的陣發性烘熱感,還經常伴隨心悸、冒汗等表現,這就是「更年期潮熱」。潮熱的發作頻率少則一天一至兩次,嚴重者甚至五至十分鐘即發作一次,實在相當困擾!而隨著年齡增加、代謝率下降,更年期階段的荷爾蒙失調也容易引起中年發福,增加罹患三高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產後調理必喝生化湯? 中醫師揭應用時機
2021/8/6生化湯是媽媽們坐月子期間最先、最常接觸到的中藥處方,且普遍被用於幫助宮縮、排除惡露,但其實生化湯的應用與功效不僅止於此,在使用上也有相關禁忌。
跟止痛藥說掰掰 中醫治療 經痛不再來
2021/7/14現代醫學將經痛分為兩大類:原發性經痛、續發性經痛,兩者差別為後者有骨盆腔疾病;以上的兩個真實案例屬於原發性。造成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可能與月經期間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肌肉劇烈收縮及動脈血管痙攣有關。
中醫讓您腸保通暢
2021/1/11慢性便秘的定義1.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少於三次2.硬便或排便有困難3.持續時間大於6周. 病人對於便祕最常見的描述裡,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等。
痤瘡的中醫診治
2020/11/20痤瘡,俗名青春痘,常見於賀爾蒙變化大、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春期,而過了血氣方剛的青春期,臉上偶爾出現痘痘,發了消了也就任它而去可以不放心上,但若持續、大量、反覆一段時間發痘疹,就要好好檢視一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惱人的腹痛 大腸激躁症,中醫能改善
2020/10/12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意指「irritable bowel焦躁不安的腸胃」,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好發於年輕女性。通常自求學時代或初入職場時發病,病人會有腹脹、腹瀉、便祕、腹痛、腸鳴與腸蠕動感、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也可能...
提高免疫力,悠然過中秋
2020/9/182020年因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影響著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隨著中秋的到來,俗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氣候漸進轉涼,如何有效的維持免疫力,預防呼吸道流行病,在今年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