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是指懷孕 20 ~ 36 週之生產,發生率為 5 % ~ 10 % 之間;其發生常常沒有顯著的早期徵兆。
病因
- 70 % ~ 80 %的早產原因不明。
 - 子宮頸閉鎖不全。
 - 母體有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子癇症等。
 - 外傷(如腹部受撞擊或跌倒)。
 - 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
 - 母親有嚴重疾病(例如感染)。
 - 子宮畸形。
 - 多胞胎,羊水過多。
 - 早期破水。
 - 曾有早期分娩者。
 
臨床症狀
- 子宮收縮的頻率每 20 分鐘 4 次以上或 1 小時 6 次以上,且經醫師內診檢查發現子宮頸有 2 公分以上的擴張或 80 % 以上變薄者謂之。若僅有子宮收縮頻率增加,則稱之為「早期收縮」。
 - 下背部鈍痛或腰酸。
 - 腹部痙攣。
 - 骨盆受壓迫感。(覺得好像胎兒往下推)
 
治療
一、使用安胎藥物
- 經靜脈給予安胎藥,使子宮平滑肌鬆弛,減少早產的發生。
 - 使用安胎藥物可能會使孕婦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心跳加快、噁心、嘔吐、便秘、心悸、血糖過高、電解質不平衡、肺部水腫…等,當有以上副作用時,可先採半坐臥休息,並告知醫護人員,視症狀給予舒緩治療。
 - 靜脈給予抗生素使用,減少感染情形發生。
 - 予孕婦注射類固醇皮質素,可加速胎兒肺部成熟,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的發生。
 
二、臥床休息
- 絕對臥床休息(平躺或半坐臥休息)。
 - 避免會刺激子宮收縮之活動(如搬重物)。
 - 注意有無感染徵象(如體溫增加)。
 - 如有出現規則收縮、破水、陰道出血量增加等情形,應立即與醫護人員聯絡。
 - 多吃蔬果等高纖維食物,以防止便秘時,腹部用力解便引起宮縮。
 - 按時返院產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