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救人的雷射光-靜脈雷射
2022/5/16靜脈雷射的波長落在紅光區,在過去又稱為低能量生化雷射治療或氦氖雷射治療,是一種波長為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透過靜脈留置針侵入到血管內的照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疼痛與感染的風險。
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 結合健保治療膝關節
2022/5/470歲婦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今(111)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林女士於4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並於術後第2日即返家休養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妻長期疼痛 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之路
2021/9/1553歲曾太太於民國99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四次腦部手術,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使復健過程崎嶇困難。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狀況無法克服,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求診,醫師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技術,高度選擇性地破壞關節神經...
孩子平衡變差、容易跌倒,是有感覺統合障礙嗎?
2021/7/2造成孩子跌倒、平衡變差的原因有很多,尤其小小孩子無法明確指出疼痛,更容易被輕忽而延誤孩子治療的黃金時機。該如何判斷孩子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肌肉、骨骼、神經等發育問題?復健科醫生這樣說⋯⋯
中醫治療股骨頭壞死 延緩人工髖關節置換
2021/5/1257歲的鍾先生,從民國105年8月開始右邊髖關節疼痛,經確診為股骨頭壞死第二期,透過中醫調理至今,不但不需仰賴止痛藥,也阻擋疾病的進展,延後置換人工關節的時程。葉祐安醫師指出藉由中醫調理除了能夠減輕不適感外,亦能延緩股骨頭壞死
MAKO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傷口小疼痛少住院天數少
2021/2/24台中77歲男患者表示10年前右膝曾接受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時間長、傷口疼痛且術後需要接受數個月的復健治療,影響生活品質。經許弘昌副院長使用新式機器人手臂_MAKOplasty置換左膝關節,病人術後即可下床,病人表示術後疼痛感明顯降低,活動角度較傳統手術大,最重要的是不需天天往復健科報到...
乳癌治療期的照護
2020/9/24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終生罹患乳癌的風險,在美國女性診斷率為12.4%,這疾病每年佔新癌症診斷的15%。在台灣乳癌為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年齡層約在45~69歲之間。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每十萬人口)...
正前位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改善關節疼痛 找回活動力
2020/9/9大多數人工關節置換就是指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表示,近年來統合型治療及微創手術蓬勃發展,重要的是保留肌肉韌帶組織。洪誌鴻醫師指出,不論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感染又化膿 「3D列印模具」術後順利回到工作崗位
2020/5/867歲的周媽媽,體型豐腴且患有糖尿病,因長期久站導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1年前於外院接受右膝人工關節重建手術,術後膝關節疼痛症狀不見好轉,2個月後傷口化膿感染,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