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中醫養生調理之道—護腎養脾胃、防癌抗老
2021/7/19隨著醫療的進步,壽命的延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追求健康促進及抗老化成為一種風潮。根據研究,身體機能在35~40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民眾關心的除了關節退化,還有肌肉減少、骨質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
一定要運動 身體給你的功課
2021/2/23運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並且運動對各年齡層都有好處,兒童規律運動能降低成年後被慢性病纏身的機率,年長者多從事強化肌肉和平衡的運動,有助於預防跌倒,可改善自我照顧功能。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運動處方箋
2020/12/9腰痠腿軟,上下樓梯唉唉叫,幾乎是每個長輩的寫照,中醫理論「腎主骨」,由於鈣、磷、維他命D的代謝異常,在慢性腎臟病患骨質疏鬆、骨折發生率更高。已經透析的患者,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是還未透析患者的四倍,一年內有甚至有高達六成的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營養密碼
2020/11/6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會危及生命的肺部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長期接觸香菸、煙霧和空氣中有害的汙染物,導致肺實質的永久性損傷。當肺部失去彈性,發炎細胞滲入小氣道,將引發慢性細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臨床上可以透過肺活量的測量與使用COPD...
中醫減重 , 健康享瘦
2020/1/15一般肥胖體質可區分為痰濕型、濕熱型、氣虛型等,若實胖、虛胖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減重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清楚分辨自己屬於何種肥胖體質,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運動,則能快速消脂,塑造良好體態
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
2019/12/31「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跑出健康來 做好準備才安全
2019/11/22跑步既不需要昂貴的裝備,場地限制也較少,近年來臺灣熱中於跑步健身的人口成長迅速。國內外的研究均已證實,跑步能帶給身心諸多好處,包括增強心肺功能、伸展四肢肌肉及燃燒熱量,持續跑步一段時間之後,腦部還會釋放出類嗎啡的激素,讓人產生愉悅的感受。
游出來的痛 游泳肩◆蛙腳膝
2019/11/20游泳素來有「運動之王」的美稱,可是在游泳時,身體特定部位如肩部與膝部需要重複動作,又需要大幅度的身體協調感與技巧互相配合,若是姿勢錯誤,還是可能游出問題來。本文介紹游泳最常
降低肌肉疼痛感 改善關節活動度◆針灸治療激痛點 打開肌肉打結處
2019/11/2024歲陳先生,上大學後開始勤做重量訓練,但運動傷害也隨之產生,包括肌肉疼痛、關節變卡、全身緊繃與疲乏無力等症狀。經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針灸科楊潤醫師用針灸治療身上的”激痛點”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