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營養出擊! KO泌尿道困擾
2022/8/1女性下泌尿道感染主要是指:膀胱或尿道因受到微生物(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最為常見)侵犯而導致發炎,進而產生各項症狀,例如:頻尿、急尿、少尿、背、腰或腹部疼痛,以及排尿時尿道疼痛或灼熱感等。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消化性潰瘍有隱患 飲食療法減輕不適
2021/4/20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發展性的疾病,由於腸胃道黏膜損傷而失去保護作用,其併發症(糜爛、出血和穿孔)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統計,消化性潰瘍出現在十二指腸和胃臟的比例最高,好發年齡層為30-60歲,但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
今天順了嗎? 便祕知多少
2020/9/28便祕,可說是不論男女老少都曾有過的腸胃困擾。身體透過飲食得到營養,代謝後的廢物若沒有排出,就像是把垃圾打包好,卻沒有在回收垃圾的日子拿出門丟掉,累積而變得髒亂一般,將對身體造成傷害。雖然不會有立即性的病痛,但也是不容忽視的健康管理課題。
這樣吃,最顧肝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2020/8/18肝性腦病變是肝硬化患者普遍會發生的合併症之一。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是體液、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以及缺氧、便祕、消化道出血、高血氨症、感染和所用藥物如麻醉藥、鎮靜劑,以及蛋白質攝取過多而增加腸道中的蛋白質含量,致使腸道細菌分解產生較多...
保健食品這樣吃,精巧補充所需營養素
2020/2/19預防保健意識抬頭,2018年台灣保健食品年產值約為144億台幣,一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購買了一些保健食品。營養門診時林小姐攜帶鐵錠、綜合維生素、魚油、益生菌等各式營養品前來進行營養諮詢,詢問營養師維生素一天吃幾顆呢?父親有腎臟病能吃益生菌嗎?...
腹瀉原因多 別讓腸胃不開心
2019/7/15根據統計,腸躁症的盛行率約3-22%,有些文獻指出年輕人的發生率比較高。腸躁症又可分為便祕型、腹瀉型與混合型,患者會有反覆便祕(便祕型)或腹瀉(腹瀉型)的症狀,而混合型的腸躁症患者則是間隔一段時間交替出現便祕或腹瀉。
腸道不給力 便祕找上門
2019/6/24便祕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在女性、小孩與年長者更是常見。根據調查,大約15-20%的民眾有便祕問題,在65歲以上住院、長 期臥床或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盛行率更高達4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