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0/8/18

這樣吃,最顧肝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臨床營養科 吳欣茹營養師

一名58歲男子患有肝硬化合併嚴重腹水,頂著如懷胎十月的肚子住進醫院。他在住院期間胃口不佳,有時意識不太清楚,家屬對於今後該如何為他安排三餐很是茫然。在一次營養照會時,營養師對他和家屬進行營養衛教,並指導正確的日常飲食方式,他們才有了導循的方向。其實不少肝病患者都有著和這位病人相同的飲食困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該怎麼吃才「肝肝好」吧! 

這樣吃,最顧肝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肝硬化病人易合併肝性腦病變 

肝性腦病變是肝硬化患者普遍會發生的合併症之一。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是體液、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以及缺氧、便祕、消化道出血、高血氨症、感染和所用藥物如麻醉藥、鎮靜劑,以及蛋白質攝取過多而增加腸道中的蛋白質含量,致使腸道細菌分解產生較多的氮基物質等,都可能誘發肝性腦病變。 

肝性腦病變的症狀是漸行性的緩慢發生,首先會以輕微意識混亂、精神運動功能降低來表現,嚴重者會嗜睡、木僵、昏迷。臨床上將肝性腦病變分為4期,第1期輕微的意識混亂、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第2期:嗜睡、意識混亂、人格行為改變、括約肌控制功能喪失;第3期:失憶、語無倫次、昏睡但仍可被喚醒;第4期:昏迷、對疼痛刺激無反應。 

病人應遵循的飲食原則 

為了預防發生肝性腦病變,肝硬化病人必須維持適當的營養,並預防各種併發症(如:高血糖症、腹水、水腫、肝昏迷等) 的發生,其飲食原則如下: 

● 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但不可過量 

有關肝性腦病變患者對於蛋白質攝取量的爭論不斷,過去強調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但近年有學者指出在肝性腦病變發生時,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不見得有利,此時反而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1.2公克),這麼做不僅能提供患者營養以確保蛋白質和能量的合成,更可維持正常肝細胞的功能。若過度限制蛋白質的攝取(每公斤體重低於0.6公克),且熱量攝取不及建議量,將會促使患者肌肉的分解代謝和胺基酸釋放,因血清氨增加,反而造成肝性腦病變的惡化。 

● 戒酒 

● 少量多餐,睡前吃些點心 

肝病患者常伴隨食慾不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不僅可以減少飽脹感,更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睡前吃些點心,亦可避免夜間空腹時間太長而導致低血糖與體組織異化。點心可以選擇優格、小餐包等。 

● 避免攝取高產氨食物 

高產氨食物包括乳酪、香腸、臘肉及筋皮肉類(如:牛筋)等。 

● 植物性及酪蛋白食物來源,優於動物性蛋白 

末期肝病患者血清中所含的支鏈胺基酸較低,而支鏈胺基酸為必須胺基酸,富含於植物性蛋白及酪蛋白之中(穀類、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豆皮及奶製品等)。研究顯示,若支鏈胺基酸濃度趨於正常,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並降低血漿中氨的濃度,進而增加氮的攝入,可促進蛋白質嚴重耐受不佳之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質合成及代謝。植物性蛋白除了富含支鏈胺基酸,其膳食纖維亦可促進腸道蠕動與酸化腸道,增加氨從糞便中的排出。

● 若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宜採取軟、流質飲食 

患者應避免攝取過於粗糙、堅硬、大塊及油炸的食物,以免增加食道靜脈出血的風險。 

● 若有嚴重腹水或水腫,須採取低鹽飲食及限制水分 

嚴重腹水或水腫患者,每天的鹽分攝取應少於5公克,並以食用未加工的天然食物為宜。如有低血鈉症,每天的液體攝取量限制約1000-1500c.c.。 

低鹽食物選擇表

● 若胃口不佳,可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品 

市售營養品可選用均衡營養配方;若合併腹水,可補充濃縮營養配方;若血氨偏高,可補充富含支鏈胺基酸的營養品。相關事宜請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策安全。 

適合肝病患者的營養品

● 益生菌與益菌生 

益生菌就是俗稱的好菌,可在腸道進行發酵,分解醣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抑制腐敗菌的增生。益菌生則是可以刺激腸道裡好菌生長的「食物」,同時可以抑制壞菌數量,使腸道更健康,這類物質包括膳食纖維和寡糖(如:果寡糖、 菊糖)。

此外,足夠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預防血氨濃度上升。近期雖有文獻指出,有輕微肝性腦病變的患者補充益生菌(100億以上的乳酸菌種)或益菌生(包含b葡聚醣、果膠、菊糖及抗性澱粉)30 天後,與控制組相比較,靜脈血氨濃度及血漿內毒素濃度均有改善,然而肝硬化病人補充益生菌或益菌生是否能夠預防肝性腦病變的發生,仍需更長期而完備的研究。

含有益菌生的天然食物

營養師的叮嚀

每天攝取充足的蔬果並保持規律排便,杜絕飲酒,選擇天然非加工的食品,不吃來源不明的藥物及補品,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心肝!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7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