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7/15

腹瀉原因多 別讓腸胃不開心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消化系 許偉帆醫師

相信不少民眾常常有這樣的經驗: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尤其是吃油膩或冰冷的食物更容易如此,多數是稀軟便,偶而會水瀉;排便前會合併肚子絞痛或悶痛,有些人在緊張時腹瀉更加明顯;排便結束後,肛門有時會流出黏稠的液體,有些人還會因為反覆腹瀉導致肛門附近搔癢。猜到了嗎?這就是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

腹瀉原因多 別讓腸胃不開心

腸躁症帶給生活很大困擾

罹患腸躁症的人,最怕外出,往往在到了景點準備玩個過癮或者進入餐廳即將吃香喝辣的緊要關頭,他們卻急著找廁所。這對愛乾淨的民眾可是一大困擾,尤其貨運或計程車司機如果患有腸躁症,更是苦不堪言。 

根據統計,腸躁症的盛行率約3-22%,有些文獻指出年輕人的發生率比較高。腸躁症又可分為便祕型、腹瀉型與混合型,患者會有反覆便祕(便祕型)或腹瀉(腹瀉型)的症狀,而混合型的腸躁症患者則是間隔一段時間交替出現便祕或腹瀉。腸躁症的發生與患者的基因、飲食內容(尤其是乳製品)、 生活壓力、心理狀態、社會支持、有無運動和大腸菌叢等因素相關。 

大家比較可以放心的是,腸躁症不會直接導致大腸癌,而且當診斷確定是腸躁症,配合西醫或中醫的治療,多半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

過敏性腸胃炎好發於幼兒

除了腸躁症,食物導致的過敏性腸胃炎也很常見。這個疾病大約影響了2.5%的民眾,小朋友的盛行率高達8%,在罹患濕疹的幼童中,盛行率更可高達30%!導致過敏的常見食物包含牛奶、雞蛋、魚類、貝類、甲殼類海鮮等。除了腹瀉,食物過敏還可能導致脂肪便(糞便中含有過多的脂肪)、腹脹、嘴唇紅腫、呼吸喘促、濕疹,嚴重時甚至會休克。

治療上除了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藥物之外,治本之道是盡量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小朋友因為食物導致的過敏性腸胃炎,在長大的過程可能會減輕或消失。至於國外常提到的麩質過敏以及麩質過敏導致的乳糜瀉,在臺灣的盛行率並沒有那麼高,畢竟國人是以米食為主,而米飯不含麩質。

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

其他與過敏相關而罕見的腸胃炎,包含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這是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性抗體攻擊大腸、小腸所造成的過敏性疾患。患者會有反覆腹瀉、體重減輕、大便有血等症狀,若接受大腸鏡檢查往往會發現腸道潰瘍。克隆氏症常發生於15-30歲的年輕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年紀則多半比較大。不同於腸躁症的是,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高,因此需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切記,若有便血、體重減輕等現象,一定要找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大腸癌已連續多年是臺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這幾年來每年新增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人數多達1萬5000人以上,絕對不能輕忽,50-74歲的民眾更應每兩年接受一次大腸癌糞便篩檢。

安撫腸胃不作怪的方法

在生活與飲食調理方面,有腸躁症的民眾需要學習放鬆心情(生活壓力與緊張是腸躁症的病因之一);運動除了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更可以減少腹脹等不適;盡量避開冰冷、油膩的食物及乳製品(牛奶、蛋糕、優格、優酪乳等),因為腸躁症往往合併乳糖不耐症(不能適當消化乳製品中的乳糖)。

有腸躁症或因食物導致過敏性腸胃炎的患者,平日也要注意自己吃了哪些食物會加重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以後最好對這些食物敬而遠之。

有文獻證實益生菌可以改善腸躁症,但是市售的益生菌菌種眾多,腸躁症患者需要多方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另一個方法是嘗試使用中醫調理,透過疏肝、健脾、化濕等中藥治療,可以得到不錯的療效。

時值炎熱潮濕的夏季,在此提醒民眾別吃不新鮮或過餐的食物,好好保護腸胃道,過個健康愉快的夏天!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6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