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延緩「失智」海嘯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2022/4/15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台灣則統一稱為「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產後惡露不絕3大類 中醫調養治療有良方
2022/3/21產後時期也稱為「產褥期」,是指產婦分娩後與懷孕有關的生理變化恢復到非懷孕狀態的時間,通常為期6~8週。惡露是指胎盤分離後,蛻膜的基礎部分保留下來,蛻膜分為兩層:表層脫落,深層則再生為新的子宮內膜。
中醫養生調理之道—護腎養脾胃、防癌抗老
2021/7/19隨著醫療的進步,壽命的延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追求健康促進及抗老化成為一種風潮。根據研究,身體機能在35~40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民眾關心的除了關節退化,還有肌肉減少、骨質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
疫情期間如何提升兒童呼吸道免疫力?
2021/6/22呼吸道在中醫屬於五臟中的「肺」,肺主氣、衛外,管理一身之氣,與免疫防禦力有很大相關。「肺氣虛」的兒童常有容易流汗、一吹風受寒就感冒、反覆咳嗽的問題,可以透過以下8種居家照護方式提升呼吸道免疫力。
疰夏纏人 中藥針灸可減輕不適
2021/6/17夏天的時候,您是否常常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呢:全身莫名的不舒服、頭暈暈重重甚至頭痛、全身懶洋洋沒什麼力氣、心情煩躁不開心、容易流汗、食慾差不想吃東西、胸口悶喜歡深呼吸、午後容易有烘熱感等一系列症状,而其中最明顯的是疲倦無力和食慾差。
產後掉髮別緊張,中醫治療幫助重拾烏黑秀髮
2021/6/10產後掉髮是生產完常見的現象,主因與體內的性賀爾蒙濃度大幅變動有關,一般在產後半年掉髮的狀況會逐漸趨緩,可藉由中醫治療改善掉髮程度,並且縮短秀髮重新長回的時間。
產後退奶不縮奶中醫回乳效果好
2021/4/21產後需要中醫協助回乳的最常見原因,是哺乳的媽媽要回職場上班了,需要退奶;或是發生嚴重的乳腺炎、化膿性乳癰;再來就是媽媽因故無法哺乳,不得不退奶,例如胎死腹中、新生兒死亡、新生兒有乳醣代謝異常疾病、媽媽正在服用抗癌藥物或免疫抑制藥物、媽媽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