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心臟血管中心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體外反搏治療(EECP)
2022/10/14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無侵入性、無須手術,無須住院,在門診即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療過程中,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
染疫後爆瘦10公斤好嚇人!中西醫合治 拯救七旬阿姨「新冠後肌少症」
2022/9/1470歲吳阿姨確診新冠肺炎後,容易咳嗽、胸悶易喘,呼吸道發炎症狀持續不退,更在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典型的肌少症現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體力也變差。吳阿姨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門診尋求治療後,吳阿姨不僅咳嗽解除,呼吸道發炎症狀緩解,流失的肌力也逐漸回復。
中西醫居家醫療照護 讓8旬失智嬤重拾語言能力
2022/6/2281歲張奶奶,四年前因為言語混亂逐漸加重,被診斷為失智症,隨病情進展,逐漸失去行為能力,無法應答,近三年無法言談,整日臥床,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整合中西醫師、護理師,加入照護團隊,提供醫療訪視、管路照護、居家針灸,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恢復認知功能,可和家人聊天唱歌,又恢復妙語如珠。中國附醫家庭醫學科林靖淳醫師和居家護理師林靜妤表示,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 結合健保治療膝關節
2022/5/470歲婦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今(111)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林女士於4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並於術後第2日即返家休養
延緩「失智」海嘯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2022/4/15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台灣則統一稱為「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50歲男重拾小白球揮桿樂趣
2021/12/22陳賢德主任說,中國附醫骨科部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執行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目前已有28例進入治療療程,其中有16例完成兩次完整治療,短期的治療效果顯著,在疼痛指數及WOMAC關節炎指數均有顯著的改善
中醫養生調理之道—護腎養脾胃、防癌抗老
2021/7/19隨著醫療的進步,壽命的延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追求健康促進及抗老化成為一種風潮。根據研究,身體機能在35~40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民眾關心的除了關節退化,還有肌肉減少、骨質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
憂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剖析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
2021/7/16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的比例是每百萬人中 14.7 人,是罕見之併發症,而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之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施打疫苗引起之併發症
一定要運動 身體給你的功課
2021/2/23運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並且運動對各年齡層都有好處,兒童規律運動能降低成年後被慢性病纏身的機率,年長者多從事強化肌肉和平衡的運動,有助於預防跌倒,可改善自我照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