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咳嗽有痰、容易喘,恐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醫調理促改善
2020/10/26中醫認為肺阻塞是本虛標實之證,應扶正與袪邪兼顧,急性期以袪邪為要,改善症狀;緩解期以扶正固本為主,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根據研究顯示,在西醫的基礎治療上,加上中醫的調理,無論是咳嗽、痰多、喘促等均有明顯改善,能夠提升肺功能與增進生活品質。
肺結核 一個不算少見的感染病
2020/3/19肺結核,又稱為肺癆,最常發生的部位在肺部。結核菌是一種好氧性桿菌,會在人體上產生不同部位的感染。常見分為肺內結核及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肋膜炎、淋巴結核、骨結核等)。結核菌傳染,主要靠飛沫或空氣傳染。
吸吐之間的交響曲 喘鳴與哮鳴
2020/3/18其實哮喘就是氣喘,為一種過敏性慢性支氣管炎;哮吼症是經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病毒感染引發呼吸道及咽部會厭軟骨的水腫,造成呼吸道的阻塞狹窄。而喘鳴與哮鳴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通常喘鳴是氣喘的一種表徵...
遇冷就咳 氣喘病人不安寧的冬天
2019/12/19氣喘是一種慢性的氣道發炎反應,氣道反覆發炎,會產生許多發炎物質(痰液),嚴重的發炎就會導致呼吸道阻塞,引發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氣喘發作。氣喘沒有發作時,病人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但嚴重的氣喘發作可能造成呼吸衰竭,...
認識氣喘
2019/6/20氣喘是一種異質性很大的疾病,主要特徵為氣道的慢性發炎,主要的兩項臨床表現為:具有呼吸症狀病史,譬如喘鳴、呼吸短促、胸悶及咳嗽,另外,有呼氣氣流受阻現象,以上表現其嚴重程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控制氣喘 可別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2018/12/27大部分的氣喘為外在因子所引起,例如塵蟎、蟑螂、花粉或是溫度刺激不同發炎細胞引起免疫反應,導致氣管腫脹、收縮及出現分泌物,因而引發咳嗽、有痰及喘不過氣來的症狀。判斷氣喘是否控制良好,醫師會按4個標準來評估病人過去4個星期的症狀
防治氣喘之3-要自我保護 避開誘發因子
2018/12/27氣喘是指身體對某種物質有炎症反應,導致支氣管阻塞,產生變化。誘發氣喘的原因很多,包括工業化社會的環境污染、文明進步所帶來的強烈生存競爭和心理壓力、居家環境趨向封閉式空調系統和不易清洗的室內裝潢...
鼻過敏與氣喘 調理體質好過日
2018/6/20過敏雖然不會致命,但是發作起來卻要人命。隨著生活環境改變,細懸浮微粒(PM 2.5)的威脅與食安問題,使得過敏疾病盛行率逐年上升,尤以兒童罹患比例最高。根據對臺灣兒童的統計,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為30-50%,氣喘的盛行率約為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