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保健食品這樣吃,精巧補充所需營養素
2020/2/19預防保健意識抬頭,2018年台灣保健食品年產值約為144億台幣,一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購買了一些保健食品。營養門診時林小姐攜帶鐵錠、綜合維生素、魚油、益生菌等各式營養品前來進行營養諮詢,詢問營養師維生素一天吃幾顆呢?父親有腎臟病能吃益生菌嗎?...
糖尿病人的福音 微創代謝手術
2020/2/3隨著全球生活型態及人口組成的變化,罹患糖尿病的人數逐年上升,而年齡層卻有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的形成大多來自於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錯誤的飲食攝取以及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應大陸武漢肺炎疫情,疾管署提醒民眾,入境時如身體不適,請主動向機場或港口檢疫人員報到,接受健康評估
2020/1/21因應大陸武漢肺炎疫情,疾管署提醒民眾,入境時如身體不適,無論是否服用退燒或止咳藥,請主動向機場或港口檢疫人員報到,接受健康評估
當病態肥胖遇上肝癌肝硬化◆減重手術改善疾病生活更好
2020/1/15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指出,減重代謝手術對肥胖不只減重效果好,連帶解決因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三高等問題。但對於同時合併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病人,則可能因為升高的手術風險
出現中風徵兆『FAST』快快送醫
2020/1/9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人口有31%(約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有85%是由於心臟疾病和中風引起的。為了提升大眾對中風防治的意識,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呼籲重視危險因子...
阿玆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失智症 認知功能與飲食營養
2020/1/7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記憶力、語言逐漸喪失認知能力,而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姿勢反射減弱和運動遲緩。
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
2019/12/31「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寒冬切莫補過頭 慢性病患更要節制
2019/12/25傳統進補的食材多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及動物內臟,與酒、麻油及中藥材一起燉煮,如果再加上湯底、沾醬,熱量驚人。雖然吃的時候暖洋洋,卻可能造成身體負擔,慢性病如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更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