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六旬翁苦不堪言 「神波刀」治好抖不停 免麻醉免開刀 生活能自理 重回美麗人生
2023/10/1260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門診,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最近2年多,邱先生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生活多難以靠雙手自理,也無法好好入睡,情緒大受打擊痛不欲生。
甲狀腺亢進超折騰 1個半月暴瘦14公斤 中西醫治療成功逆轉正常 無須再用藥
2023/8/3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黃升騰主任指出,甲狀腺亢進多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往往容易反復發作。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很多,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也就是葛瑞夫氏病(Grave Disease),好發年齡在20歲-40歲,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的4至5倍。甲亢高危險群,多有家族病史、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在台灣,2010年報告的甲亢發生率為千分之3.7,估計台灣約8.5萬人罹患甲亢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每晚躺下溢刺酸火燒心 四旬男痛不欲生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 精準發現問題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埋線96小時無線監測 發現問題不在腸胃
2023/6/1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
國人打鼾半數以上 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AI上呼吸道檢測儀」 10分鐘完成篩檢! 無麻醉風險 AI精準導航揪病因
2023/4/20睡眠障礙影響健康甚鉅,失眠者在白天時經常感覺疲倦,也影響到工作效率與情緒。台灣睡眠醫學學會針對40到65歲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高達10.7%,也就是全台有超過230萬人罹患慢性失眠症,平均每9人就有1人受慢性失眠之苦;此外,臺灣男性每5人就有1人出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常見的打鼾症狀。
膝蓋軟骨嚴重磨損,得換人工關節嗎?本院研發「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再生軟骨幹細胞」登上「國際醫學期刊」造福退化性關節炎病人
2023/1/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合幹細胞中心主任洪士杰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長期專注於幹細胞之基礎研究、轉譯醫學與臨床應用。近期鎖定骨關節炎及角膜病變之再生醫學運用有了重要進展,以「具膠原蛋白12靶向專一導向功能之胜肽序列及其於骨關節炎及角膜缺損之應用醫學」榮獲第 19 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當巧克力囊腫遇上近更年期》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種種不適中醫幫妳緩解
2022/9/7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出現、生長、浸潤,繼而造成疼痛(初潮後一段時間無痛經,後來出現痛經且愈來愈嚴重)、產生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症狀。若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稱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影響約5~15%的育齡婦女和高達35...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如何準確預測排卵日提高受孕機率?
2022/4/12女性月經週期中最易受孕的時間通常是排卵前六天(包括排卵日)(稱為“受孕窗口期””fertility window”),儘管這個期間的長度可能因女性而異。排卵前的最後兩天是此窗口期間生育率最高的時期。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下,在這六天窗口期之外的其他時間進行同房不太可能導致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