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腹腔高壓氣霧化學療法(PIPAC)專門處理難解的腹膜腫瘤及惡性腹水
2022/5/9腹膜一旦遭受癌細胞的侵犯,因擴散範圍過廣,對靜脈化療效果差,常常令醫師也束手無策。本院大腸直腸外科自德國引進『腹腔高壓氣霧化學治療』(PIPAC)技術,將化療藥物奈米化後,高壓打入腹膜內直接毒殺惡性腫瘤,治療癌症帶給病人的腹部不適。
癌症治療新契機- 細胞治療
2022/4/13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從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到標靶治療、免疫調節抑制劑,現代醫學已可使用各種方式來達到癌細胞抑制效果,而細胞治療則是藉由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
合併化療及免疫治療 肺腺癌治療新選擇
2021/12/15蔡英文總統蒞臨2021醫療科技展 聽取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展現細胞治療尖端研究
2021/12/2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指出,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醫療型態改變,未來將積極結合國內醫療及資通訊2大優勢,配合政府的產業政策,深耕數位醫療產業,聚焦細胞治療、人工智慧、多維列印及精準醫學等4大領域。
中國附醫與長聖生技共同攜手 研發抗癌新利器-嵌合抗原受體免疫細胞療法
2021/8/2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研究團隊,於2021年最新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論文指出,使用CAR-NK細胞標靶HLA-G蛋白,能將腫瘤細胞上的HLA-G免疫干擾訊號逆轉成免疫活化訊號,達到治療多種實體癌症的效果,包含三陰性乳癌、惡性腦瘤、胰臟癌和卵巢癌的效果。研究指出,CAR-NK細胞包含預防副作用的基因改造,未來更具有異體治療應用的潛力。周德陽院長表示此項研發成果已與長聖生技公司合作進行臨床異體細胞產品開發,預期未來對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則無須再分離患者的免疫細胞來製造,減少等待時間和成本,可期待未來CAR-NK細胞治療將應用更加廣泛。
腹膜腫瘤溫熱治療中心-腹膜腫瘤整合性治療
2021/8/13腹膜是肚皮內覆蓋腹腔及腹內器官的組織,一旦長出惡性腫瘤,不論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常見:大腸直腸癌、卵巢癌、胃癌、闌尾癌),會造成營養不良、腸阻塞、腹水等症狀。癌細胞容易廣泛侵襲腹膜,需整合特殊療法,才有根治機會。
第17屆國家新創獎 抑制癌轉移的調控機制
2021/6/1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結合藥物專家、臨床醫師及醫藥生技公司科研團隊,致力開發的ADAM9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劑,通過安全性測試,有助於強化癌症病人的化療或是免疫治療的抗癌效果,深具發展為臨床抗癌藥物之潛力,這項抑制癌轉移的調控機制成果,榮獲第17屆..
醫療技術成果具科學突破性 跨校科研團隊榮獲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獎」
2020/10/8鄭隆賓教授表示,此次兩校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褐藻醣磁性奈米粒子不但可以活化免疫系統,對腫瘤展開攻擊,也能透過核磁共振讓腫瘤「現形」,提供即時的醫學影像,提升醫師對於治療狀況的掌握度。
開創細胞治療新世紀 本院周德陽院長研究團隊開發細胞療法 榮獲第16屆國家新創獎
2019/11/2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帶領的細胞治療研究團隊,開發細胞療法,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新發現一個免疫確認點蛋白HLA-G,可用於標靶多種實體腫瘤,以此蛋白設計出嵌合抗原受體(CAR)免疫細胞,也證實具有攻擊毒殺實體腫瘤的能力,已向美國、歐盟...
「罕見肺癌不擔心 精準治療不肺心」罕見肺癌 衛教巡迴展活動
2019/10/1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表示: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有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肺腺癌已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