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追緝大腸癌 宜早不宜遲
2017/8/16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患者越來越多,在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排行榜已連續7年蟬聯第一,很多人認為大腸直腸癌應該會有血便、便祕、腹脹等症狀,其實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因此一定要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口福才有晚福 中老年人常見的牙齒疾病與保健
2017/7/18人們隨著年齡增長,口腔組織會老化,包括牙齦退縮、唾液減少、味覺改變、口臭、牙齒磨耗、牙周病惡化、齲齒(蛀牙)增加等現象都陸續出現,致使口腔機能逐漸下降,由於無法順利的咀嚼、吞嚥,容易營養不良,甚至會升高罹患其他慢性病的風險。
救腦最前線 腦中風的外科治療
2017/7/12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而其外科治療已從以往的救命轉向不僅救命還要增進預後,同時走向預防中風的境界。隨著微創內視鏡的進步,造福了無數腦中風病人。
治療失智 免疫學引進了一道光
2017/6/12失智症是一個常常被誤解及忽略的疾病,很多人以為失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可以不去管它。其實失智是一種疾病,如果不好好處理,會造成病人及照顧者很多的問題。失智症好發於老年族群,隨著台灣人口的高齡化,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
護腦顧命救神經 急性腦血管梗塞治療新趨勢
2017/5/24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僅次於惡性腫瘤及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輕則造成個人肢體無力、感覺異常,重則引起終生殘障,甚或意識昏迷、喪失生命。
藥治尿失禁必須注意的事
2017/4/10尿失禁是指不自主的漏尿,常伴隨突發性的尿意、頻尿或夜尿。一般而言,頻尿的定義是24小時內的排尿次數超過8次。這些症狀常見於65歲以上的長者,也常見於產後婦女。
中風後吞嚥訓練 拔鼻胃管想進食樂
2017/4/9一名73歲的阿公兩個月前中風偏癱、吞嚥困難,進食時不慎引起吸入性肺炎,只能插上鼻胃管,但感覺不適,不斷拉扯、甚至咬斷,在接受一個月的吞嚥訓練後,前天終於拔掉鼻胃管,重享進食樂趣。
認識氣管造口術 生命的長短不能決定,但生活的品質值得努力
2017/3/10氣管造口術,又稱氣管切開術,俗稱氣切,也就是提供穩定的人工氣道來維持呼吸。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文物,就可見到關於氣切的描繪。16世紀的醫師為扁桃腺膿瘍阻塞呼吸道的病人做氣切,是第一個成功案例的紀錄。
防治心房顫動的利器 3D立體定位+心導管高頻電燒術
2017/3/9心律不整是心跳不規則的一群疾病,包含了頻不整脈(心跳大於每分鐘100下)及緩不整脈(心跳小於每分鐘100下)。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頻不整脈,在我國人口的發生率約1%,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顯著提高,65歲以上的盛行率可達4-5%。
呼吸困難知多少 請傾聽身體的聲音
2015/10/15成人呼吸頻率約為每分鐘12-18次,無論是主觀上的感覺空氣不足,呼吸費力或急促,或是客觀上的需要用力呼吸,明顯使用呼吸輔助肌參與呼吸運動,以及呼吸頻率、深度與節律的改變,都可稱為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