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5/11/3

肝臟移植論壇 中醫大附醫移植團隊分享三大技術亮點

中醫大附醫移植團隊不斷創新技術、近來完成同步活肝移植及大腸切除治療大腸癌合併肝轉移病例

2025年11月於台中舉行的「第十屆Taiwan Liver Transplant Forum暨第三屆專家高峰會」,來自國內主要移植中心的專家齊聚,分享技術創新與臨床突破。身為大會主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醫師,除了回顧國際移植界的發展過程,更提出三項引領未來的重大議題,展現對於移植醫學未來的宏觀思維與深厚實踐力。全球移植界三大新焦點包括:免疫耐受、異種移植與量子AI醫療。

鄭隆賓醫師指出,當前全球移植界最受矚目的三項議題,分別是調節性T細胞(Treg)免疫耐受研究、豬肝移植人類的異種移植技術,以及AI與量子運算在醫療應用的前景。


Treg或間質幹細胞療法啟動免疫耐受機制 基因轉殖豬肝移植人類 都將改變移植醫學

在調節性T細胞與免疫耐受的研究方面,今(202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與坂口志文教授,表彰三位科學家發現Treg細胞及其關鍵基因Foxp3如何調控週邊免疫耐受。鄭隆賓醫師表示,若能透過Treg或間質幹細胞療法啟動移植免疫耐受機制,未來肝移植病人將有機會不再終生依賴免疫抑制劑,將是改變移植醫學的革命性突破。

第二項焦點是基因轉殖豬肝移植人類的異種移植,即今(2025)年10月發表於《Journal of Hepatology》的基因轉殖豬肝移植人類案例。該研究由中國安徽大學團隊執行,利用十項基因改造的豬肝成功移植至一名B肝合併巨大右葉肝癌患者體內,短期內證實能產生膽汁並維持肝功能。雖然病人最終因為併發症離世,但此成果象徵異種移植從理論走向臨床實踐的重要里程碑。鄭隆賓醫師強調,這是人類器官短缺問題的關鍵突破,台灣若能儘早投入相關基因轉殖與免疫調控研究,必可在全球取得領先地位。

第三項議題則聚焦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鄭隆賓醫師指出,隨著IBM已在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部署第一部醫療量子電腦,以及NVIDIA積極發展量子AI平台,未來新藥研發與臨床決策將進入高速運算時代。他強調,量子AI結合臨床數據,將使得醫師能在手術、用藥與免疫調控做出更精準決策。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更應在醫療AI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中醫大附醫展現三合一邊緣性捐肝技術 一肝兩用讓兩名患者同時重獲新生

此次肝臟移植論壇同時分享中醫大附醫移植團隊三大技術亮點,包括:突破邊緣器官限制、全器官移植整合,以及拓展癌症肝臟移植適應症。談到三合一邊緣性捐肝技術,即DCD+分肝+高脂肪肝捐贈者,鄭隆賓醫師表示,中醫大附醫肝臟移植團隊以「讓每一顆捐贈的肝都能發揮最大價值」為理念,率先在台灣完成同時應用心臟停止後捐贈(DCD)+分肝技術+高脂肪肝捐者的「三合一」邊緣性捐肝技術。

他說,過去脂肪比例超過30%的肝臟幾乎被棄用,如今中醫大附醫團隊成功移植脂肪占比高達60%、且為心臟停止後捐贈的肝臟,並以分肝方式「一肝兩用」,讓兩名患者同時重獲新生。中醫大附醫在2025年初出現一例大愛捐贈肝臟,本以為可以優先救治自家醫院已等待多時、命在旦夕的需再度換肝垂危病患,豈料配對結果是南部病患排序第一,中醫大附醫該名亟待肝臟移植的病患頓時陷入絕境。所幸經過兩院團隊積極協調,啟動分肝手術,分別救活兩院的重症患者,成為首度「台灣跨溪分肝移植」成功案例。鄭隆賓醫師強調,此例揭示日後國內若能有更即時的資訊,以及更多的例行分肝,有機會讓國內更多亟需肝臟的垂危病患獲得重生。

鄭隆賓團隊完成首例活肝屍腸移植手術

此外,由鄭隆賓醫師領軍的移植團隊近日完成台灣首例「活肝屍腸移植手術」,即結合活體肝與腦死者小腸捐贈。他指出,根據國內移植規範,一位器官受贈者想要同時取得兩種器官機率極低,因此決定採用「活肝屍腸」混合策略,一旦有大愛小腸捐贈,立即啟動同步活體肝臟移植手術。該患者因主動脈剝離併肝腸缺血而瀕臨死亡,團隊成員許士超醫師於美國邁阿密大學完成小腸移植訓練,為國內極少數可執行小腸移植的醫師,因此得以同步完成歷時15個小時的活肝屍腸移植手術,患者術後八天即脫離加護病房。此創舉象徵中醫大附醫朝全器官移植中心邁進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大附醫團隊於大腸癌多重肝轉移患者中的移植經驗具有開創性意義。根據國外研究,經嚴格篩選後接受移植者五年存活率高達60~83%,遠優於單純接受化療者。中醫大附醫已完成七例此類手術,六個月存活率高達100%,最長存活達四年。鄭隆賓醫師強調:「醫師沒有拒絕病人的權利,唯有勇於創新,才能讓生命延續。」

中醫大附醫團隊以分肝技術搶救更多患者,圖為台灣首次跨溪分肝移植-再移植病人四個月後回診。

 

國內多位移植中心醫師分享臨床成果

此次論壇除了鄭隆賓醫師發表專題報告外,亦邀請多位國內移植中心醫師分享臨床成果,包括:中山附醫洪玉如醫師分享肝門靜脈重建技術、三總何孟興醫師發表〈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bridging immunotherapy for advanced HCCs: TSGH experience〉、台北榮總林釀呈醫師分享小體積肝捐贈手術策略,以及中醫大附醫陳聖賢醫師針對大腸癌肝轉移移植經驗進行報告。此外,林口長庚醫院李勁樵醫師分享世界移植醫學會(TTS)與美國移植醫學會(AST)年會的最新資訊,協助國內醫師掌握國際動態。

由於此次肝臟移植論壇探討議題從免疫耐受到異種移植,以及由AI智慧醫療到全器官整合策略,鄭隆賓醫師不僅是台灣肝臟移植的推手,更是引領亞洲移植醫學邁向新時代的重要舵手。他強調:「移植醫師的責任是不斷突破界限,讓更多病人得以有機會延續生命。」

本文轉載自《醫藥新聞周刊》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