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1/8/10

從日本暢銷動漫 「鬼滅之刃」 來認識感覺統合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劉光興職能治療師

知名動漫《鬼滅之刃》風靡全球,2020年10月底上映的劇場版作品《無限列車篇》,更是在台、日刷下不少影史紀錄。對於大多觀眾而言,熱血沸騰的劇情、華麗的斬擊、角色人設正確,是賣座的主要原因,但卻少有人發現,《鬼滅之刃》的世界觀中,暗藏著心理學和職能治療裡的「感覺統合理論」。

從日本暢銷動漫「鬼滅之刃」來認識感覺統合

由南加州大學職能治療系A. Jean Ayres教授提出,理論強調「人類中樞神經(大腦)必需要能組織來自身體及環境的感覺過程,才能夠有效地使身體運用在環境中」。然而,「感覺統合」的過程是無法直接透過肉眼觀察到,不過仍有神經科學證據證實SI功能確實存在,且在大腦內運轉來支持人類的行動。良好的感覺統合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接收外在的刺激與感覺,並處理或調節感覺量,以適當地方是與外在環境表現互動。而我們可以透過孩童的動作表現或對特定感覺反應來區辨可能的感覺統合失調。

失能的SI表現則有多種的樣態,Miller(2007)等學者將其分成三種類型:(1)感覺調節障礙(sensory modulation disorder, SMD)、(2)感覺相關的動作障礙(sensory-based motor disorder, SBMD)、(3)感覺區辨障礙(sensory discrimination disorder, SDD)。

感覺統合所提及的感覺包括:觸覺、視覺、本體覺、前庭覺以及聽覺,在動畫《鬼滅之刃》角色設定中,每位主角皆有不同的感覺表現的特性,主角炭治郎擅長嗅覺,可以藉此感受他者的情緒、善意惡意;善逸敏銳的嗅覺、善逸的聽覺、伊之助的本體覺及前庭覺,最後是配角香奈乎的視覺,詳細與感覺相關的描述則在下段落依序解釋敘述。

圖1:炭治郎(由作者翻畫)

主角炭治郎的特質是靈敏的嗅覺(圖1),他能夠用嗅覺感知到鬼的氣息或是人類的情感。確實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嗅覺與情感調節具有關聯性。不過,嗅覺在感覺統合理論中較沒有那麼大量討論嗅覺與情緒的關聯,而是說明「嗅覺」與「味覺」兩種感覺彼此間情烈的連結,且對於兒童進食功能表現極其重要。嗅覺感覺障礙經常發生在自閉症光譜疾患,有可能造成肥胖。可以直接觀察到的行為包括孩童的挑食行為(如:害怕吃陌生的食物)、可接受的食物過分受限,可能是因為孩童對於某些氣味過度敏感(不喜歡味道強烈的食物)或覺得沒有味道(常常覺得食物沒有味道而加過多的調味料)。另外,有些兒童則是因為口腔觸覺過度敏感而挑食,例如不喜歡吃黏糊糊、軟呼呼或刺刺口感的食物。

圖2:香奈乎(由作者翻畫)

接著,視覺是次要角色香奈乎最擅長感覺功能(圖2),她能夠透過對方微小的動作預測對手下一步的行動。在動畫中,三位主角在那田蜘蛛山內受重傷後的復原訓練裡,與香奈乎比賽搶杯子與鬼抓人遊戲也充分地展現視覺對於動作表現的貢獻。SI理論將視覺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對於物品的辨認,接著是對於空間位置的辨認。理論也提到視覺對於身體動作也有極大的影響,人類可以透過視覺引導自己的動作與位置,例如伸手往前拿杯子(需要辨識杯子的距離與形狀,讓自己可以採取行動以伸出剛好的距離,並張開剛好的手指大小)。或者在走路過程中辨識眼前的障礙物,跨過或繞過它。此外,視覺對於許多學校功能也有極大的影響,像是視覺建構能力(摺紙)或視知覺,這將可能會影響孩童的書寫表現

圖3:善逸(由作者翻畫)

接著,善逸具備敏銳的聽覺(圖3),他的聽覺能夠辨識對方的情感或判斷對方是人或鬼。SI理論提到聽覺與部分認知功能表現有關(對聽覺訊息的解釋),像是聽覺注意力等,此外也會與學習相關的任務有關,像是語言、閱讀及書寫能力發展。另外也有一個與聽覺相關的SI障礙稱「中樞聽覺處理障礙」,此障礙會讓孩童在非理想的環境(如:在相對吵雜的環境中接電話,或與他人對話)中困難處理或整合聽覺訊息。因此,中樞聽覺處理障礙的個案可能會有類似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但僅限定於聽覺相關的訊息)。因在環境中面對許多挫折而有較不穩定的社會情緒行為表現,這也與善逸有相似的表現,包括:較容易焦慮緊張、低自信、挫折感、尋求他人注意、易怒,以及在新環境中容易心煩等。

圖4:伊之助(由作者翻畫)

最後,是帶著豬頭面具的伊之助則以身體動作發達與靈活為特徵(圖4),且不斷地以衝撞或找尋挑戰來追尋感覺刺激。在人物角色設定中,最代表伊之助的感覺則是「觸覺」。不過,我認為「本體覺」與「前庭覺」更是代表伊之助的感覺。觸覺相對容易理解,凡經表皮觸碰到物品所產生的感覺都是觸覺。而前庭覺主要是對於方向性與加速度的感覺(受器位於耳內的橢圓囊、球囊與三半規管),像是容易暈車的人可能就是前庭覺調節能力較差而導致容易頭暈本體覺則是對於身體位置與辨識身體速度與方向或決定抓握或舉起物體所需要力量的感覺(Zigmond et al., 1999)。而本體覺則供應動作時產生像是速度、順序、力量等,或者關節目前所擺放的位置,舉例來說: 眼睛閉上可以透過感覺膝關節的感受知道現在是站著或坐著,本體覺能提供動作過程中對於外在環境與自己身體關聯的圖像,類似於伊之助在動畫中能夠在森林中透過感覺感知到外部空間與自己的關係來判斷對手的位置。

前庭系統可以提供我們有關於方向或速度感的經驗,像是搭海盜船時身體可以經驗到自己是往前衝或往後倒的方向感,或搭雲霄飛車及旋轉木馬時,有辦法辨識現在速度是加速或減速的感覺經驗。前庭覺與本體覺是共同參與主動動作的知覺,支持身體及姿勢反應的發展及使用,特別與伸肌有關(如伸肌的張力與平衡)。因此,若有前庭覺與本體覺的困擾則有可能會造成雙側整合或體感覺動作運用障礙,因為無法辨識左右方向或產生適當的前饋造成無法協調地執行雙側動作的計畫,像是跳舞同手同腳、奇怪的動作姿勢(過大或過小)、平衡不佳或容易跌跌撞撞,也可能影響投球的表現(沒辦法透過先前經驗預測要施予多少的力量丟球到籃框內),而雙側動作技巧也正巧與伊之助最拿手的雙手劍攻擊相呼應。

若孩童有感覺調節問題的兒童,可能會對於某些感覺特別追求或趨避,像是伊之助喜歡衝撞,就有可能是對於本體或前庭覺的追求。而觸覺過度敏感的孩童可能會不喜歡特定材質的衣物,或有些孩子喜歡到處摸來摸去追尋觸覺刺激。最後,不良的觸知覺與不良的手功能表現有關聯,因為孩童手部接觸物品時無法良好地解釋所觸碰到的感覺訊息,如物體大小或材質,進而導致無法判斷多個手指間在空間中相互關係而影響物品操作的能力,像是使用某些文具產生困難,如用尺、美工刀。此外,觸覺可能也與警醒、情緒張力以及自主調節有關。

圖5: 大滾輪是感覺統合治療常見的工具

感覺對兒童發展十分重要,因此發展過程可以提供適當的感覺來源幫助孩童透過探索世界,練習整合感覺經驗(圖5∼圖7是常見的感覺統合治療工具)。不過,過多或過少的感覺皆有可能造成感覺統合障礙,一旦注意到兒童可能有感覺統合障礙時(如動作障礙或對於感覺有怪異的反應),建議考慮尋求復健科醫師轉介給熟捻感覺統合理論的職能治療師做進一步評估,以及早治療。不過,造成兒童發展障礙的因素並非全由感覺所造成,透過不同專家的評估(像是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或臨床心理師)仍是重要的,並能鑑別出可能影響孩童表現的多方潛在因素。

參考資料:

Smith, M. C. (2019).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FA Davis.

蔡鴻儒, & 盧以. (2012). 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 原作者: AC Bundy, & SJ Lane, & EA Murray). 台北市: 合記圖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2009).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201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