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8/13

拒絕檳榔 遠離口腔癌的一大步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 羅文甫醫師

由於臺灣獨特的檳榔文化,致使口腔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5名,發生率及死亡率在男性癌症的排行榜則名列第4,並且口腔癌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 

拒絕檳榔 遠離口腔癌的一大步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男性得到口腔癌的年齡中位數為52歲,與其他主要癌症的發生年齡相比,提早了10-20歲。尤其令人憂心的是,近10年來,口腔癌的發生率增加了13.1%,若單就男性而言,口腔癌成長率更高達36.4%,為男性十大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惡性腫瘤,亦為頭頸部癌症發生率的首位。 

另按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分析,2007-2011年國人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零期83.2%、第1期76.9%、第2期67.7%、第3期54.9%、第4期 33.3%,越晚發現預後越差,對生命的威脅如此之大,豈能等間視之。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與致病機轉,目前證實與嚼檳榔、抽菸、喝酒最為相關,研究顯示,臺灣的口腔癌患者88%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其他危險因子還有遺傳基因、人類乳突病毒或念珠菌感染等,與牙周病及口腔內的慢性刺激也有一定關聯。 

口腔癌發生及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55歲及57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多半是家庭經濟的重要依靠,一旦罹癌對家庭及社會生產力所造成的衝擊自不待言。 

口腔癌的治療方式 

口腔內的病灶必須經過病理切片檢查,由病理科醫師依據組織及細胞特性來確定診斷。若確診為口腔癌,則須藉由影像及臨床檢查來確定期別,口腔癌期別是由病灶大小、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來決定。除了少數情況,例如已有遠端轉移或是腫瘤已侵犯鄰近重要器官致使無法徹底切除外,手術切除為首要的治療方式,通常是合併廣泛性切除術及頸部淋巴廓清術,為了維護術後呼吸道的安全,醫師也會視情況施行氣管切開術。最令病人在意的術後顏面缺損問題,可經由適當的局部或遠端皮瓣修補來改善。 

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在口腔癌治療中雖非必要,但仍扮演重要角色,依照期別及病灶位置大小,可於術前或術後進行。在本院的頭頸癌團隊整合下,手術醫師、施行化學治療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施行放射線治療的放射腫瘤科醫師,會在病例討論會議上互相溝通,以提供病人無縫接軌的完整療程。 

口腔復健及功能重建 

口腔癌手術與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可能造成口腔功能改變,不管是進食或語言功能都容易受到影響,其他常見的後遺症還有肩頸僵硬、頭頸部肌肉纖維化等。做過皮瓣修補的病人,也需要加強語言及吞嚥功能的訓練,這方面除了仰賴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營養師的團隊合作,病人更應積極配合,才能早日重建生活品質。 

另外,假牙製作及咬合功能重建,必須考慮病人的健康狀況與口內條件,例如牙床高度、是否有皮瓣修補、對咬情形等等,經牙醫師專業評估後才可進行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尤應注意併發放射線性骨壞死的風險,盡可能避免拔牙,若非拔牙不可,事前要經過審慎評估,視情況合併高壓氧治療。這些重要的後續照護,都由本院頭頸癌團隊安排。 

注意口腔的可疑病灶 

口腔癌在初期,症狀類似一般的口腔潰瘍,包括長時間未消失的口腔白斑、紅斑、口腔黏膜有不癒合的潰瘍或者無故產生的口腔硬塊,以及拔牙治療後傷口難以癒合等現象,患者甚至不太會覺得疼痛,因此常被忽視而延誤就醫,導致病情加重。 

愛嚼檳榔、吸菸、喝酒的民眾,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這些習慣者的123倍。所幸,口腔癌的黏膜篩檢比其他癌症更簡單,專業醫師經由問診、視診、觸診即可發現可疑病灶,再轉介至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做後續切片。依據我國健保政策,符合以下兩項資格的民眾,每2年可做1次免費的口腔黏膜篩檢: 

● 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 

● 18-29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立夫醫療大樓1樓常設口腔黏膜篩檢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7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