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消費者都不具備相關的醫學知識,抱著「檢查項目越多,結果就越精准」的簡單邏輯,體檢中心的各種套餐就迎合了這種心態。而且除了部分真正關注自我健康情況的消費者,大部分參檢的人都是享受單位的福利體檢,並非自己掏錢,因此對結論的關注程度並不高。
這種買單者和體檢者身份的不一致性,使體檢機構的服務越來越速食化。而相比藥品研發和設備製造,健康體檢資產稍輕、專業性略低,成為近年來最吸金的領域。
按照衛生部頒佈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體檢醫療機構應至少有兩名具有內科或外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至少有 10 名執業護士。但不少體檢中心以上指標全都難以達標。
近年來,客戶投訴體檢機構的事件頻有發生,如誤導客戶消費、服務人員態度惡劣、診斷結果有誤等。而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體檢行業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往往成為一個灰色地帶,比如通過給出高額回扣的方式來拉攏企業客戶,已經成為行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除了極少數大型公立醫療體檢中心之外,很多健康體檢機構都設有銷售部,職責就是聯繫企事業單位進行大型集體體檢,請客送禮拉關係是業務員的基本工作。而一些單位聯繫體檢的工作人員對專業的醫學一竅不通,通常只看價格和專案。很多體檢機構就通過包裝很玄的新技術、新設備,來招徠客源。
有業內人士透露,大多數體檢機構給銷售業務員的提成,高達 15% 至 25%。如果是掛靠在醫院名下的健康體檢中心,還要給醫院上繳 15% 左右的利潤,也就是說,一次 500 元標準的體檢,最後只有 250 元甚至更少是用在體檢上,這也導致體檢機構不可避免地壓縮成本。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4-01/29/content_283638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