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日前公布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畫,強調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區域醫療規畫中為私營醫療機構留出空間,並在符合准入標準條件下,優先考慮引進外資等社會資本,預計 2015 年時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要達總數 20%。外界預期,這將開啟新一輪大陸醫療商機。
中新網報導,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畫提及預備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手段多管齊下,包括在區域規畫中為非公立醫療機構留出足夠空間,需要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若符合准入標準條件,優先考慮社會資本。
並放寬民資舉辦醫療機構准入範圍,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及境外投資者興辦醫療機構,並鼓勵包括港、澳、台地區具資質人員開辦私人診所。同時引導民資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私營,適度降低公立醫院比重。
規畫並提到,預計迄 2015 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必須達到醫療機構總數 20% 左右;此一規模是原來的 2 倍以上。
業界預估,在此一規畫下,2015 年大陸總醫療費用可能達 4 兆人民幣之譜,其中若 20% 為民營資本進入,便意味 8 千億人民幣左右商機。其中特別提到港、澳、台,事實上這三地也是目前唯一可在大陸獨資開辦醫療院所的外資。
根據 ECFA 早收清單,台資醫院可在大陸上海、江蘇、福建、廣東和海南 5 省設立獨資醫院;大陸十二五醫改更於去年廢除外資投資限制,如可獨資經營、廢除 5% 營業稅(獲利時才需繳稅)、購買貴重儀器限制及醫護人員跨區執業限制,是吸引台資進入大陸醫療、活絡血脈的重大鬆綁。
另外,計畫提到「為私營醫療機構留出空間」,具體為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 4 張的地區,原則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這也意味私人醫療資本在這些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依去年官方統計數據,達到此標準的地區有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新疆等。
但分析師也指出,儘管大陸政府取消外資在醫院中最高持股 70% 的規定,但隱形「玻璃門」仍一定程度限制外資經營,如審批流程冗長繁瑣,多數私人醫院都被排除在大陸醫保體系之外,只能鎖定台商與高端醫療消費,吃不到內需大餅。
黃佩君 旺報 – 2012 年 10 月 21 日 上午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