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七旬長者跌倒 罹患心房顫動 腦中風危機升高20倍! 全方位精準治療心房顫動: AI導航「心房顫動電燒」及「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
2023/4/1370歲的陳伯伯喜好戶外運動及騎自行車,六年前感到心臟忽然會大力撲通撲通跳,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門診,經內科部心臟血管系陳科維醫師診斷陳伯伯罹患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CHA2DS2-VASc Score)
中國附醫數位轉型有成 獲新加坡年度智慧醫院大獎國際吸睛 國際醫療國家隊助力政府 推進新南向打響台灣國際品牌形象
2023/3/31獲新加坡「Healthcare Asia Awards 2023」的「年度智慧醫院the Smart Hospital Initiative of the Year」獎,為台灣唯一獲獎醫院,再度打響台灣國際醫療的國際品牌知名度與卓越形象,更對政府力推醫衛新南向計畫的成果奠定指標意義。
75歲阿伯起床胸悶心悸,冠動脈阻塞高達99%!「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 及時介入治療倖免於難
2022/12/2975歲陳伯伯平日生活習慣良好,有高血壓病史,有天起床時忽然感覺胸悶心悸,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到中國附醫尋求協助,經消化內科再轉介到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吳宏彬醫師建議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血管狀態,運動心電圖顯示陳伯伯運動最大心跳每分鐘139下,ST段輕度下降呈現缺氧,依傳統人工判讀與風險因子評估僅為冠狀動脈中度風險
異體幹細胞雙徑注射急性心梗病人 心衰竭風險下修!中國附醫臨床成果榮登SCI國際期刊
2022/8/2473歲吳伯伯,兩年前急性心肌梗塞,送中國附醫,放置心臟支架,並住進加護病房嚴密觀察,醫療團隊建議同步進行幹細胞治療,修補受損嚴重的心臟,並採用冠狀動脈與周邊靜脈雙徑注射異體幹細胞治療,這項全球首創的心臟治療臨床試驗法,成功輔助心臟恢復效能,讓患者重啟健康人生,這項臨床試驗獲登SCI國際期刊
不抽菸無病史 45歲男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醫揭三大危險因子
2022/1/19盧炯睿醫師解釋,小於45歲的年輕人心肌梗塞特點是致死率較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範圍比較侷限、病後左心室殘餘功能比較好、短期預後較佳。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中,抽菸、肥胖與血脂異常,在年輕族群的盛行率比較高,高膽固醇血症、抽菸與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更是年輕人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施打疫苗會造成靜脈血栓?該如何處理?接種後應注意的事
2021/7/14血栓是否由疫苗引起,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徐中和主任表示還要看抗血小板第四抗體是否陽性才知相關性。徐中和主任說明,疫苗引發血栓之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VITT),是接種AstraZeneca疫苗後發生的免疫併發症,一般在注射後5-30天發生症狀,如有施打疫苗後發生
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診斷平台,改善偏鄉醫療決勝院前!
2021/4/3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結合人工智慧輔助心電圖,「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判讀模型,結合對12項心律不整的判斷及急診檢傷的自動高風險評分系統,為全方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診斷平台,掌握黃金救援時間
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左心耳封堵術」降低腦中風風險
2021/4/1469歲的徐女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甲狀腺機能亢進,三年前因突發心悸到中國附醫求診,發現患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但徐女士已有腸胃道出血病史,擔心長期用藥會引發更嚴重出血,因此選擇接受「左心耳封堵術」來減少中風風險
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 搶救百歲人瑞重拾樂活人生
2021/4/7101歲陳賴阿嬤因突發呼吸困難,由家人送至急診室就診,心跳僅47下,診斷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出現肺水腫,但意識清楚,經醫病密切溝通後,接受「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置入手術,治療後阿嬤恢復良好,心臟無力與呼吸困難情形獲改善
冷到心痛!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 醫提醒:溫差變化是發病主因
2021/1/2067歲男性在去年清晨突然感到一陣胸悶不適,且冒冷汗,經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不到一週康復出院。陳科維醫師表示,除了寒流來臨,在低溫間的回暖期也需特別注意,「溫差變化」是造成心血管發病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