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八旬長者 從精明轉為溝通困難 中醫大附醫「智憶康」 AI預測腦齡老化五歲 一分鐘找到早期失智症 幫助臺灣高齡社會
2023/10/2081歲的張伯伯,原來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他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經家人陪同前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由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先透過傳統檢查方式,
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六旬翁苦不堪言 「神波刀」治好抖不停 免麻醉免開刀 生活能自理 重回美麗人生
2023/10/1260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門診,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最近2年多,邱先生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生活多難以靠雙手自理,也無法好好入睡,情緒大受打擊痛不欲生。
後疫情時代 樂齡幸福共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市元保宮與林增連慈善基金會 聯合舉辦「有愛同行 健康共好」–歡唱呷辦桌
2023/6/8國內疫情解封,長輩們也要多多互動找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以及林增連慈善基金會聯合舉辦「有愛同行 健康共好」–歡唱呷辦桌,特別邀請獨居長輩出門活動,到歷史悠久的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參訪、敬拜祈求平安之外,特別在元保宮的「智能健康促進中心」,
心臟血管中心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體外反搏治療(EECP)
2022/10/14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無侵入性、無須手術,無須住院,在門診即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療過程中,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
中西醫居家醫療照護 讓8旬失智嬤重拾語言能力
2022/6/2281歲張奶奶,四年前因為言語混亂逐漸加重,被診斷為失智症,隨病情進展,逐漸失去行為能力,無法應答,近三年無法言談,整日臥床,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整合中西醫師、護理師,加入照護團隊,提供醫療訪視、管路照護、居家針灸,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恢復認知功能,可和家人聊天唱歌,又恢復妙語如珠。中國附醫家庭醫學科林靖淳醫師和居家護理師林靜妤表示,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
延緩「失智」海嘯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2022/4/15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台灣則統一稱為「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50歲男重拾小白球揮桿樂趣
2021/12/22陳賢德主任說,中國附醫骨科部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執行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目前已有28例進入治療療程,其中有16例完成兩次完整治療,短期的治療效果顯著,在疼痛指數及WOMAC關節炎指數均有顯著的改善
中醫養生調理之道—護腎養脾胃、防癌抗老
2021/7/19隨著醫療的進步,壽命的延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追求健康促進及抗老化成為一種風潮。根據研究,身體機能在35~40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民眾關心的除了關節退化,還有肌肉減少、骨質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
憂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剖析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
2021/7/16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的比例是每百萬人中 14.7 人,是罕見之併發症,而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之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施打疫苗引起之併發症
一定要運動 身體給你的功課
2021/2/23運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並且運動對各年齡層都有好處,兒童規律運動能降低成年後被慢性病纏身的機率,年長者多從事強化肌肉和平衡的運動,有助於預防跌倒,可改善自我照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