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冬天小心急性「腳中風」恐截肢命危!中國附醫搶救成功,臨床截肢率30%驟降至3%,成果榮登「國際血管學」醫學期刊
2022/12/15徐中和主任分析,張奶奶和郭伯伯,都是屬於急性「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常常是由於心房顫動, 導致血栓由心臟打出掉落到下肢動脈血管, 而突發急性阻塞。一般治療後,「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仍有20-30%。針對此重大疾病風險,中國附醫2016年成立了「24小時溶栓團隊」, 投入研究治療
心臟血管中心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體外反搏治療(EECP)
2022/10/14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無侵入性、無須手術,無須住院,在門診即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療過程中,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
中西醫居家醫療照護 讓8旬失智嬤重拾語言能力
2022/6/2281歲張奶奶,四年前因為言語混亂逐漸加重,被診斷為失智症,隨病情進展,逐漸失去行為能力,無法應答,近三年無法言談,整日臥床,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整合中西醫師、護理師,加入照護團隊,提供醫療訪視、管路照護、居家針灸,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恢復認知功能,可和家人聊天唱歌,又恢復妙語如珠。中國附醫家庭醫學科林靖淳醫師和居家護理師林靜妤表示,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
救人的雷射光-靜脈雷射
2022/5/16靜脈雷射的波長落在紅光區,在過去又稱為低能量生化雷射治療或氦氖雷射治療,是一種波長為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透過靜脈留置針侵入到血管內的照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疼痛與感染的風險。
好想甩掉大肚腩?5招改善中樞型肥胖
2022/1/20人體的脂肪分布受到遺傳體質、年齡性別、荷爾蒙變化、後天生活方式等等多種因素所影響,一種是「皮下脂肪」,就是外觀容易看到、捏得到,堆積在皮膚下面的脂肪,例如「蝴蝶袖」、「游泳圈」,或堆積在臀部、大腿外側的「馬鞍肉」...
冬至養生重養心
2021/12/9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來說,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今年則在12月21日。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逐漸延長,習俗上在冬至吃湯圓,象徵年度的圓滿與團圓,又增添一歲。
健康輕盈火鍋小技巧
2021/11/29冷冽冬日,來碗暖暖熱湯,暖心又暖胃,是件多麼溫暖幸福的事呢!市售火鍋琳瑯滿目,吃到飽餐廳菜色多樣化讓人更食指大動,但又擔心過了個冬天體重又再度上升嗎?若能餐前選擇多多思考,記住下列五項技巧,體重維持絕對沒煩惱!
糖尿病「針」的不用怕!長效胰島素合併GLP-1促效劑助控制血糖與體重
2021/10/1362歲糖尿病友一日四次胰島素注射,反覆挨針與施打速效胰島素後小腿抽筋疼痛的罕見副作用,讓她抗拒施打。中國附醫新陳代謝科郭佳茵醫師改以口服藥合併長效胰島素合併GLP-1受體的促效劑,一天僅需注射一次,解決長期困擾並抑制食欲,體重控制也相較顯著進步
憂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剖析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
2021/7/16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的比例是每百萬人中 14.7 人,是罕見之併發症,而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之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施打疫苗引起之併發症
鼾聲大如雷 睡眠呼吸中止症強勢壓境
2021/6/21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由於睡眠時咽部呼吸道狹窄導致氣流降低乃至完全阻塞的一種疾病,從小兒至成人及老年人都可能會有這個問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會出現打鼾、夜間覺醒、夜尿、白天嗜睡、疲累、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衰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