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腹腔高壓氣霧化學療法(PIPAC)專門處理難解的腹膜腫瘤及惡性腹水
2022/5/9腹膜一旦遭受癌細胞的侵犯,因擴散範圍過廣,對靜脈化療效果差,常常令醫師也束手無策。本院大腸直腸外科自德國引進『腹腔高壓氣霧化學治療』(PIPAC)技術,將化療藥物奈米化後,高壓打入腹膜內直接毒殺惡性腫瘤,治療癌症帶給病人的腹部不適。
中年上班族「吃不下、便不通」 竟是大腸癌腸阻塞 大腸癌病患腸阻塞 還好有金屬支架神救援
2022/2/16得知罹患大腸癌,賴女士除了得平復情緒,也擔心臨時開刀、多日住院影響到工作,在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先在腸阻塞處放置金屬支架,將腸道撐開,恢復腸道暢通,置入金屬支架隔天,她馬上可以排便、排氣,也可正常飲食,等出院返家休息,大約兩星期後再接受微創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目前狀況穩定追蹤中。
中國附醫 音聲與吞嚥/睡眠醫學中心
2022/2/14整合耳鼻喉科及復健科的專業團隊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服務 諮詢專線:04-22052121分機1239音聲與吞嚥中心 04-22052121分機1781睡眠醫學中心
客製化精準醫療 脾臟功能保留手術
2021/8/1828歲患者陳醫師,是一名剛畢業的醫學系學生。在校期間即意外發現脾臟長出6公分大囊腫,雖然知道囊腫的良性機率高,但因常有上腹悶脹痛症狀,因此希望能徹底治療囊腫。本(110)年三月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求診,接受「腹腔鏡脾臟部分切除手術」。手術順利成功,沒有任何輸血治療,術後五天順利出院,兩周做斷層掃描追蹤,剩餘的脾臟維持良好的血供循環。
腹膜腫瘤溫熱治療中心(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Center)
2021/8/12大腸直腸癌、卵巢癌、胃癌、闌尾癌 患者的福音來了 針對最棘手的癌症腹膜轉移,我們整合最新治療,為個案尋求解決之道
微創關節手術 功能恢復快速
2021/1/6以人工膝關節手術為例,李副院長使用微創手術技術,出血量較少,無需放置引流管,在術後當日或隔天上午,病人即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大大縮短術後康復適應期,這樣的技術,亦可應用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關節退化不良於行的長者,實為一大福音。
微創正前位髖關節置換
2020/12/23洪誌鴻醫師在微創手術中藉由統合治療(麻醉、針灸、復健)的加入,以及在手術中盡可能地降低肌肉韌帶組織的傷害,因此不論膝關節置換或髖關節置換,多數病人於手術當日就可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也因為疼痛感的大幅降低,許多病人於術後隔日便可出院返家休養。
國際醫療深耕關島三年有成 脊椎關節.減重病人術後獲新生◆IMTJ國際醫療旅遊大獎三獎入圍 台灣醫療軟實力躍上國際
2019/10/1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深耕美國關島新市場三年有成,累積逾三百人次來台就醫,病人有口皆碑,中國附醫15日首次在關島舉行醫療成果發布記者會,關島議會議長Tina Muña
國際醫療深耕關島三年有成 脊椎關節.減重病人術後獲新生◆IMTJ國際醫療旅遊大獎三獎入圍 台灣醫療軟實力躍上國際
2019/10/1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深耕美國關島新市場三年有成,累積逾三百人次來台就醫,病人有口皆碑。中國附醫助攻台灣國際醫療品牌名聲遠播外,成功牽線關島兩位總督訪台,助力城市外交。整合醫療、服務、行銷三位一體的創新思維與做法,更入圍今年IMTJ國際醫療旅遊獎三大獎。
內視鏡微創手術 治療胃部黏膜下腫瘤 恢復快及早進食 保全器官功能
2018/6/13不少民眾聽到胃部黏膜下長腫瘤,不免開始擔心要被切胃,日後生活的進食或消化吸收都受影響,品質大打折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透過內視鏡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