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李湘萍醫師
產後尿失禁,俗稱產後漏尿,是很多自然產媽媽的困擾,尤其是在快走、跑跳、咳嗽、打噴嚏時,腹壓上升,褲子就濕了,真是超級尷尬。這個問題若未即時處理,容易演變成長期性的壓力性尿失禁,到了更年期,雌激素下降,症狀還會更加嚴重,並且常常合併陰道鬆弛、子宮下垂等令人在意的私密問題。
這種種情況使得有些孕婦寧願選擇剖腹產,但是剖腹產對母體傷害大,恢復慢,且日後容易出現組織沾粘等併發症,因此除非確有必要,最好避免。
在中醫觀點,產後尿失禁與子宮下垂多屬氣虛下陷的證型,而產後6個月之內,都是治療黃金期,只要產前產後好好保養,是可以防範於未然的喔!
為何產後尿尿易失控?
產後尿失禁的原因是懷孕期間,黃體素及鬆弛素使骨盆腔韌帶肌肉變得鬆弛,生產時又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例如胎兒壓迫造成肌肉過度擴張或神經受損、生產時間過長、生產損傷膀胱或出力不當,以及長期咳嗽、便祕等會增加腹壓的動作,或者骨盆底結構鬆弛而波及膀胱和尿道,產後的麻煩就來了。
產後尿失禁大多屬於壓力性尿失禁,亦即在咳嗽、噴嚏或用力時腹壓增加,尿液就不自主的流出,這是最常見的類型。輕微的尿失禁會在產後6個月之內恢復,嚴重者則持續更久,甚至成為永久性的問題。
雌激素受體廣泛分布於骨盆腔中,包括生殖系統(子宮、陰道和輸卵管)、泌尿系統,以及鄰近的結締組織、韌帶、肌肉和筋膜等。更年期過後,雌激素降低使尿道及膀胱黏膜下的血液供應減少,黏膜層退化,肌肉萎縮,造成骨盆底肌肉組織張力與收縮力下降,骨盆腔臟器的正常位置也發生改變,因而加重症狀,常伴有盆底肌肉鬆弛或子宮脫垂等情形。
中醫文獻的相關記載
產後尿失禁在古代中醫學被列入產後「小便頻」、「遺溺」、「小便不禁」等範疇,與肺、脾、腎、膀胱等臟腑關係密切。
● 早在漢代《內經》中已有相關論述,《素問.宣明五氣論》:「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 隋《諸病源侯論》提及產後各種小便異常,其中產後遺尿的病因可歸納為產後氣虛。
● 宋《校注婦人良方》認為產後小便頻數,氣虛者補脾肺,陰虛者補肺腎,脾腎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膀胱損傷者用八珍湯。
● 元《格致餘論》認為難產多是因為元氣不足,容易導致產後小便問題。難產之後,氣血更加虛弱,建議用補氣藥如人參、黃耆、白朮等,加上豬、羊等膀胱煮成藥膳,用以形補形的方法來治療產後漏尿,並認為如果錯過黃金時期,太晚治療,療效會大為降低。
● 明《證治準繩.女科》用黃耆當歸湯、補脬飲,治療生產造成的膀胱損傷、小便不禁。
產後尿失禁的中醫分型
人體的排尿功能與肺、脾、腎及膀胱密切相關,導致產後尿失禁的常見病因是氣虛、陽虛和膀胱損傷。中醫針對不同證型,虛則補之,以補氣溫陽為主,佐以固澀縮泉或化瘀固脬(膀胱),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力量。產後氣血津液相對不足,需以補養為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藥。
● 脾肺氣虛
臨床症狀
產婦原本就是氣虛體質,加上產程耗氣或產程過長,加重氣虛。或因生產失血較多,氣隨血耗,導致肺脾氣虛,不能制下,膀胱失於約束則發生產後小便頻數或失禁。兼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語音低弱,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沉弱。
● 脾腎陽虛
臨床症狀
產婦原本的體質怕冷陽虛,又因分娩損傷腎氣,致使膀胱失于腎陽的溫煦而氣化失司,導致尿頻、失禁。兼見尿液清白,面色黯淡,精神疲倦,腰膝酸軟,下腹墜脹,恥骨部位疼痛不適,頭暈耳鳴,怕冷(腹部及腰膝尤其明顯),容易腹瀉,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 膀胱損傷
臨床症狀
因懷孕壓迫或產程損傷膀胱功能,導致膀胱血瘀氣鬱而排尿異常。《諸病源候論.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因產用力,傷於膀胱,而冷氣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遺尿,多因產難所致。」
● 肝腎陰虛
臨床症狀
小便失禁頻尿,尿不淨感、灼熱感。兼見頭暈目眩,耳鳴嗡嗡叫,失眠多夢,口乾舌燥,腰膝酸軟,掌心紅熱,怕熱汗出,月經量少,舌紅少苔脈細數。
針灸治療選用的穴位
● 神闕穴(肚臍):隔薑灸
● 百會穴:位於頭頂,督脈總管一身陽氣,下病上取,下陷者舉之。
● 關元穴:約肚臍下4指處,有補氣固沖任之效。
● 足三里:有健脾益氣之功,灸之可溫通經脈、補益氣血、扶正培元。
● 三陰交: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是婦科要穴,可健脾化濕、疏通氣機。
● 腎俞:補腎固脫
● 子宮穴:約肚臍下5指,再旁開4指,左右各一穴,位於子宮旁韌帶和子宮圓韌帶的部位。顧名思義,可處理子宮相關疾病及治療子宮下垂。
● 氣海、關元:均屬任脈,為補氣要穴,在膀胱附近。局部取穴,灸之,使熱力、藥力直達病所。
(上述穴位用補法針刺,之後灸20分鐘,每週3次,持續1個月。)
如何預防產後尿失禁?
● 懷孕期間要控制體重、不讓胎兒過重,懷孕20週以後使用托腹帶。
● 產後2星期內多平躺休息,最好躺著或側身餵奶,換尿布、嬰兒洗澡等工作請家人代勞。產後2個月內避免久蹲、久站、爬樓梯、抱小孩及提重物。
● 生產2個月之後,視個人恢復情形,開始做仰臥起坐、彼拉提斯、有氧舞蹈或跑步等需要腹肌用力的運動。
● 產後半年內是改善尿失禁的黃金期,多練習凱格爾運動,透過有意識地收縮肛門和會陰部的肌肉,可幫助恢復會陰部肌肉的彈性。每天做3-4次,每次收縮骨盆底肌肉20-40下。另外,可做些媽媽手冊中介紹的產後運動,幫助子宮復原,不僅有利於惡露排出,還可防止產後便祕。
● 盡量不要喝含有咖啡因、酒精的刺激性飲品。
● 控制產後體重,避免增加多餘的重量。
● 咳嗽要積極治療,因為久咳會帶給膀胱過多壓力,易致漏尿。
● 束腹帶可幫助剖腹產媽媽的傷口癒合,但不適合自然產的媽媽。若太早使用,會將腹壓往下傳導至膀胱,增加漏尿機率,所以最好等到產後2個月再開始穿骨盆褲或塑身衣。
適用不同體質者的藥膳
四神湯
材料 山藥20克、芡實20克、茯苓20克、蓮子20克
作法 先將豬小肚加入4碗水與少許米酒,燉至七分熟,再加入上述藥材燉至全熟。
功效用於脾氣虛、帶脈失約的尿失禁。
山藥芡實粥
材料 山藥20克、芡實20克、米50克
作法 先將山藥、芡實煎煮取汁,再加米煮成粥,依個人喜好調味,甜鹹不拘。
功效用於脾腎氣虛的尿失禁。
黑豆益腎湯
材料 黑豆50克、益智仁10克
作法 黑豆加水燉至皮軟肉爛後,再加入益智仁與排骨煮湯,以鹽、生薑調味。
功效用於脾腎陽虛的尿失禁。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