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7/18

高溫罩頂 慎防熱急症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社區暨家庭醫學部 林彥廷醫師

熱急症是環境造成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一般而言,熱急症好發於夏天,尤其在熱帶地區或是有熱浪來襲的國家,熱急症的發生率會更高。臺灣地處亞熱帶,傳統型中暑過去較為少見,但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盛夏氣溫不斷飆高,人們若長時間在戶外高溫下工作或活動,包括從事農務、營造、道路工程及電線桿維修等作業的勞工朋友,就有可能引發熱急症。

高溫罩頂 慎防熱急症

熱急症的家族

熱急症有程度之分,包括症狀輕微的熱壓力症、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症狀嚴重的中暑。症狀輕重雖與環境氣溫有關,但患者年齡及原有的健康問題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 熱壓力症

所謂熱壓力症是指高溫令人感到不適和疲倦,但中心體溫卻極少會上升,其因在於熱壓力症發生時,患者的心輸出量會增加並把血液輸送至周邊血管,達到散熱的效果。

不過如果患者本身有脫水的情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是正在服用一些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身體的散熱功能降低,就會加重熱壓力症的程度,最後有可能演變為熱衰竭或中暑。

● 熱痙攣

熱痙攣是身體出現不自主的骨骼肌收縮,因而造成肌肉疼痛,好發於大腿與肩部,主因是大量流汗以致身體肌肉電解質缺乏。當水土不服或從事不適應的工作時,發生熱痙攣的機率更高。

● 熱暈厥

暴露於高溫環境中,常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周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種種因素累積的結果就有可能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熱暈厥即屬姿勢性低血壓的一種表現,這類輕微的熱急症最好發於年長者,年長者即使沒有嚴重脫水也可能出現熱暈厥。醫師通常需要經過審慎而完全的評估,在排除其他代謝性、心血管性與神經性等可能造成暈厥的因素之後,才會確立這項診斷。通常患者在離開熱源和適當地補充水分後,就能恢復正常。

● 熱衰竭

造成熱衰竭的原因,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也可能是劇烈運動而使身體過度產熱,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身體的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的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熱衰竭和中暑的共同點是都是中心體溫上升,熱衰竭患者的中心體溫往往會上升至38-40℃之間,常見症狀如嚴重的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並且多半會有輕微脫水,有時會伴隨鈉離子不平衡的狀況。相較於中暑,熱衰竭患者一般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因此可根據神經系統症狀的有無來區分熱衰竭和中暑

● 中暑

患者體溫常會超過40℃且合併譫妄、抽搐或昏迷等中樞神經症狀。中暑可分成傳統型中暑及勞動型中暑:

 傳統型中暑 

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即為環境溫度,常發生在溫度上升的時候,當暴露於高溫與高濕度的環境中,本身又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熱無法排出,就容易中暑。高危險群包含幼兒、老人、所處環境缺乏空調設備的人。若中暑嚴重,病人可能會出現無汗的症狀,致使散熱更加困難,不但加速體溫上升,還會進一步加劇熱急症所造成的傷害。

 勞動型中暑 

常發生在做過激烈運動之後,因產熱過多使中心體溫上升,而到了會對身體產生傷害的程度。這類中暑好發於運動員、軍人與勞工,其形成不僅與濕熱的環境有關,大量排汗所導致的脫水狀態也是因素之一。如果能縮短激烈運動的時間或者改在涼爽的環境中運動,即可降低中暑的機率。

傳統型中暑和勞動型中暑可從患者有無出汗來區分。傳統型中暑的患者,起初有明顯且大量的出汗,後來因為體液過度流失或汗腺功能異常而不再流汗,此時會有無汗症的表現。相反的,大部分勞動型中暑的患者都會持續流汗。除了流汗與否之外,患者的年紀、理學檢查的發現與實驗室的檢查數據,都可提供線索來分辨中暑類型。

置身高溫環境,若感不適切莫硬撐

時值盛夏,民眾如果不得不在高溫的戶外工作或從事各類活動,為了避免熱出病來,請注意下列事項:

●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精神病、肝病、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無汗症、腎臟病的人;正在服用會影響體溫調節或造成出汗、脫水的藥物(如:抗癲癎藥、抗憂鬱藥等);有肥胖、年紀大、曾罹患熱急症等狀況的人;以上情況都要特別小心,若是勞工,應將健康問題告知雇主,以便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 每天要吃早餐,睡眠要充足,工作前及工作時不要喝酒或喝含咖啡因的飲料,避免體內水分流失過多而增加發生熱急症的機率。

● 接受熱適應與高氣溫危害教育訓練,防範發生熱危害。

● 經常補充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穿著淺色、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

●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切莫繼續勉強工作或活動,應在陰涼處休息一下,並通知夥伴尋求協助。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8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