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8/10/5

高血壓莫輕忽 健康生活保平安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系 盧炯睿醫師

職場競爭激烈,在外忙碌打拚,經常超時工作,三餐飲食不定,回到家還要面對照顧子女與種種生活瑣事的中年男女,壓力真是大到喘不過氣來。小心!長此以往,血壓可能悄悄上升卻不自知。

高血壓是國人很普遍但也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依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國內20歲以上民眾,平均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以此估計目前全國約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進一步分析國人十大死因,高血壓位居第9,更重要的是前十大死因半數以上都與高血壓有關,尤以長年高居第2、3位的心臟與腦血管疾病為甚。

調查顯示
許多患者對高血壓掉以輕心

國人對於高血壓的態度常流於輕忽,這種輕忽的態度更表現在治療的順從性上。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顯示,經醫護人員告知罹患高血壓的民眾,6成沒有控制體重,4成5沒有養成運動習慣以及沒有定期量血壓,3成未採取飲食控制,因罹患高血壓而長期服藥的比例,更僅僅占了3成。

血壓是什麼?血壓是血液由心臟流至血管,在血管壁上所形成的壓力,習慣上意指動脈的壓力,而以毫米汞柱(mmHg)為單位。心臟有收縮及舒張期,當心臟收縮,左心室便會將血液輸出到主動脈,產生最高血壓,又稱收縮壓。接下來,心臟會舒張,血液流入右心房,這個時候壓力最低,稱為舒張壓。2003年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在第7次報告中(JNC7)將正常血壓定義為<120/80mmHg;血壓在120-139/80-89mmHg,為前期高血壓;血壓在140-159/90-99mmHg,為第1期(輕度)高血壓;血壓≥160/100mmHg,為第2期(中重度)高血壓。

影響深遠
心血管疾病常隨之而來

高血壓初期,病人幾無自覺症狀、或者只是覺得輕微不適,如頭暈、頭痛或肩頸痠痛等。由於全身的器官系統皆有血管分布,因此高血壓會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傷害,在歷經數年或數十年後,將會導致心肌肥厚、動脈粥狀硬化及器官受損,從而造成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衰竭、腎臟病及周邊血管疾病的發生。

對4 0 - 7 0 歲的人來說, 當血壓值落在115/75至185/115mmHg區間,收縮壓每提高20mmHg或舒張壓每提高10mmHg,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就會倍增。因此高血壓被形容為隱形殺手,病人往往在發生令人遺憾的結果之後,方才驚覺自己的血壓已經失去控制。

面對現實
天天量血壓才能提高警覺

一旦有了高血壓,該如何好好控制?面對高血壓要有良好的基本態度,要了解高血壓的治療是永久性的,千萬不能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並應每天記錄血壓,這才是對自己健康最有效益的投資。

當被診斷為高血壓之後,醫師首先要排除發生率約5%的續發性高血壓,亦即慢性腎臟病、腎動脈狹窄、腎上腺腫瘤、主動脈狹窄、甲狀腺亢進症、庫欣氏症候群或者不當藥物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高血壓。接下來,醫師會評估病人有無相關臨床疾病(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臟病及周邊動脈疾病),及危險因子(如:年紀、抽菸、血脂異常、肥胖、缺乏運動)。

高血壓的治療方式,包含生活型態的調整及藥物治療,治療目標根據臨床狀況而有所不同。一般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目標值,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腎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病人,更需將血壓積極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多元治療
健康生活加服藥控制

● 非藥物治療

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及治療高血壓的首要方式,包括:

1. 減重:應維持正常體重,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4.9以內。

2. 採取可防治高血壓的DASH(Di e t a r 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飲食:三餐以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等飽和性脂肪及總脂肪含量低的食物為主。

3. 採取限鈉飲食: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及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減少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均能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以內,血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

4. 多運動:從事規則有氧運動(如:快走),每週5次,每次45分鐘,把運動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 飲酒量適中:美國人的建議量是每日酒精含量最多為1盎司或30毫升(約為1杯24盎司的啤酒、10盎司的葡萄酒或3盎司的80度威士忌),女性及男性體重較輕者減半。國人的建議量應比國外減半。

6. 其他:戒菸、減輕生活壓力、保持身心愉快及充足睡眠。

● 藥物治療

依照藥理機轉,降血壓藥物可分為6大類。藥物的選擇需考量臨床相關疾病,選出最適合病人的藥物,並達到簡單服用即可控制血壓、不影響生活品質及長期服用沒有重大不良反應的原則。病人必須與醫師密切配合,建立互信,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面對壓力,這場健康大作戰,你準備好了嗎?請別忘了留點時間關心自己、關心親人,別讓血壓隨著壓力一起上升。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10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