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一名5月大男嬰小寶(化名),家人幫他洗澡時摸到上腹部有凸起的腫塊,送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檢查發現是惡性肝母細胞瘤第2期,這個4×5公分的腫瘤與重要肝臟血管相連,直接開刀的風險很大。醫療團隊縝密規劃療程,終於在他8個月大時,成功地將腫瘤切除,小寶於術後3天可經口進食並於第5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李建興副院長說,自從1992年Gagner首次發表腹腔鏡肝腫瘤切除手術之後,雖然世界各國已將腹腔鏡逐漸應用在成人的肝臟腫瘤手術,但應用在兒童肝臟腫瘤仍為少數,更遑論應用在嬰幼兒。國外先前曾發表以腹腔鏡為9月大嬰兒開肝腫瘤的案例,小寶的年紀更小,為臺灣兒童外科領域開創了嶄新一頁,醫療團隊已將治療方式投稿小兒外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兒童血液腫瘤科巫康熙主任說,因腫瘤太大,他們決定先為小寶進行化學藥物治療,當電腦斷層追蹤顯示腫瘤縮小為3×2.3公分,並侷限在肝臟左葉,小寶這時已8個月大。按世界上現行的治療策略,如果肝腫瘤為侷限性且範圍不大,以手術完整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雖經兒童內外科團隊評估,小寶已經適合進行根除性的肝葉切除手術,但傳統的肝葉切除需要在上腹部做個十幾公分長的切口,術後傷口癒合較慢,需要的復原時間也較長,而兒童外科在李建興副院長帶領下已經具備成熟的腹腔與胸腔內視鏡手術技巧,因此決定運用腹腔鏡幫小寶重獲健康。
在中國附醫腹腔鏡肝臟手術專家陳德鴻醫師的指導與協助下,結合兒童外科黃富煥主治醫師的嬰幼兒微創手術經驗,術前麻醉準備與術中的麻醉照護,則由麻醉部陳坤堡主任親自督軍照料,團隊通力合作,終於成功地幫小寶完成腹腔鏡左肝切除手術。
主刀的黃富煥醫師說,手術是由下腹部1個1公分半的切口,以及左右側腹2個各0.5公分的切口,分別置入腹腔鏡與器械,將下腹部切口延長至4公分後,再將切除的肝葉取出。由於1歲以下嬰兒的腹腔直徑僅約20公分,而醫師操作的器械超過20公分長,過程中必須避開緊鄰的肝臟大血管,才能順利切除左肝,難度相當高。手術歷時4小時,術中出血量控制在50毫升左右,小寶復原良好,術後第5天出院返家。
黃富煥醫師說,兒童的肝癌以肝母細胞瘤居多,病因不明,常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因為肝腫瘤不會痛,家長幫孩子洗澡時偶爾可稍微輕壓腹部,若有異常的硬塊便能及早發現,只要妥善治療,治癒率逾9成。
【撰文/中國醫訊 編輯部】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