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目的
- 檢查左右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病灶位置與狹窄嚴重程度。
- 心臟衰竭評估,測量右心房壓力、右心室壓力、肺動脈壓力、肺微血管嵌塞壓等,評估是否有心臟結構異常。
- 心臟切片與病理檢查。
- 周邊動靜脈檢查 (洗腎瘻管,肺動脈,下肢動脈,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腹腔動脈)。
檢查前注意事項
- 簽署同意書。
- 驗血 (至少包含血紅素與腎功能),心電圖檢查。
- 檢查前剃除雙側腹股溝 (鼠蹊部) 毛髮。
- 檢查前請取下假髮、假牙、隱形眼鏡、義肢、金錢、飾物等。
- 不宜化妝,請勿擦口紅及指甲油,避免循環狀況之誤判。
- 若有醫師醫囑,檢查前會放置靜脈留置針頭與點滴輸液。
- 檢查日無須禁食,但請盡量以輕食為主,若醫師指示需要禁食,請遵循醫囑。
- 檢查日需換穿手術服,並脫除內衣褲。
- 送檢查前先排空膀胱。
檢查過程
- 工作人員會協助您上檢查台,請依指示平躺調整好適當位置,工作人員會綁上胸廓與膝蓋約束帶,在檢查台上不宜自行翻身、移動或彎曲下肢。
(躺上檢查台後綁上胸廓與膝蓋約束帶,下肢不彎曲)
- 工作人員會協助放置胸前導極與血壓壓脈帶。
- 常用血管通路位置為橈動脈與股總動脈,依檢查需求,其他血管通路位置包含股總靜脈、內頸靜脈、膝膕動脈。
- 腹股溝與手臂手腕 (或是頸部、膝膕部) 皮膚消毒,以酒精性優碘消毒可能會有皮膚灼熱或刺痛感,請告訴醫護人員,勿伸手觸摸。
- → 覆蓋無菌布單 → 施打局部麻醉藥 → 穿刺插入動脈針與導絲後更換為導管管鞘 → 在X 光下放置導管到冠狀動脈開口或周邊動靜脈 (或是心臟腔室內)→ 注射顯影劑 (或是進行壓力測量) →記錄X光攝影結果 (或是壓力紀錄)。
- 檢查台上已鋪好護墊,檢查中若有漲尿感,可安心解尿。
檢查後注意事項
- 由股動靜脈 ( 鼠蹊 ) 接受檢查者:
- 管鞘移除並徒手加壓止血,需以 2 公斤砂袋加壓止血 6 至 8 小時、共需平躺 12 小時,防止出血與血腫產生,促進血管傷口癒合。於臥床期間,請保持平躺勿彎曲下肢,勿下床。
- 平躺中護理人員會進行密集生命徵象監測:包括血壓、脈搏、及檢查部位皮膚溫度、足背動脈搏動對稱性與強弱。需注意注射局部是否有腫脹、疼痛、出血等。
- 可利用床上便盆或包尿布如廁;如果無法解出來,可由醫護人員協助導尿。
- 由橈骨動脈 ( 手 ) 接受檢查者:
- 管鞘移除後,會以 2 層布膠加壓止血,後續由專人移除。
- 經過短暫臥床休息後,若沒有不舒服,即可下床活動。
- 3 天內勿提重物、勿手腕內彎或扭毛巾動作,以防止內部血管再度出血形成腫脹。
- 請觀察檢查部位有無出血、皮膚溫度、遠端手指顏色有無變化。
- 穿刺傷口需保持清潔乾燥,勿直接淋濕,一直到傷口癒合,以預防感染。
請您留意下列事項
- 檢查後就可以吃東西,並且要多喝水,以幫助顯影劑排出,但水份限制者除外,請依醫師指示。
- 您在做完心導管檢查後,如果有出現下列情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胸口悶、胸口痛、呼吸不順、及檢查部位的傷口有濕熱感、出血、疼痛、末梢皮膚冰冷、刺麻等。
可能產生的合併症
- 斷性心導管發生死亡併發症的機率小於 0.001,若是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則死亡率則小於 0.01。
- 其他合併症包括:藥物/顯影劑過敏、局部傷口出血、血腫、血管瘤、心律不整、低血壓、心絞痛、休克、急性腎衰竭、急性肺水腫、冠狀動脈剝離、血管痙攣、急性心肌梗塞、血管或心臟破裂、主動脈剝離、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