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ducation

:::

貓抓病

Qrcode
列印
A-
A+

貓抓病

2024/1/2

貓抓病是一種世界性流行病,發現于1889 年,貓是本病病原體惟一的自然宿主與傳染源,這種病是由於人被貓抓傷或由貓的排泄物感染所致,其特徵為局部慢性淋巴結腫大。

當人們被感染後,表現為局部淋巴結發炎、腫大、疼痛、化膿、體溫升高,四肢出現斑疹,有時甚至出現腦膜炎,3 % 的病人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本病通常良性,多為自限性,一般 2 ~ 4 個月內自愈。

病因

  • 漢賽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是貓抓病的主要病原體,它是一種革蘭陰性彎曲的小桿菌,菌體細小,歸屬於立克次體的巴爾通科。

傳播方式

  • 傳染源主要為貓,尤其是幼貓和新領養的貓,其他尚有狗、猴、野兔等,尚無人傳人的報導。帶病原體的貓並不發病。
  • 90 % 以上的病人有與貓或狗的接觸史,75 % 的病例有被貓或狗抓、咬傷的病史。傳播模式直接接觸病原體,50 % 可由各種損傷,導致感染,25 % 無明顯皮膚損害。

潛伏期

  • 貓抓熱潛伏期 3 ~ 10 天。

臨床表現

  • 該病臨床表現呈多樣化,輕症病例佔較大比例。
  • 原發皮損:在被貓抓、咬後 3 ~ 10 天,局部出現一至數個紅斑性丘疹,疼痛不顯著;少數丘疹轉為水皰或膿皰,偶可穿破形成小潰瘍,經 1-3 周,留下短暫色素沉著或結痂而愈。皮損多見於手、前臂、足、小腿、顏面、眼部等處,可因症狀輕微而被忽視。
  • 全身症狀:大多輕微,有發熱(>38.3°C)、疲乏及厭食、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反應、體重減輕、頭痛、脾腫大、咽喉痛和結膜炎等,結膜炎伴耳前淋巴結腫大,係貓抓病的重要特徵之一。

治療

  • 抗生素治療的效果雖尚未證實,但近來有人用 Gentamicin 5 mg/kg/d 靜脈滴治療成人全身性貓抓病獲得成功,療程 5 天。 其他可能使用的抗生素包括:azithromycin, Rifampin, Ciprofloxacin 等。大多數病例在隨訪中淋巴結腫可自行消退。穿刺抽吸滲液可用以製備皮內抗原,並可改善症狀。

疾病分布

  • 全世界均有此病。可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和成人,但 60 % 以上的病例在 5~ 21歲。
  • 旅行者感染貓抓熱的危險:旅行者感染此病的危險不大。

預防

  • 減少接觸貓,與貓、犬接觸時避免被抓或咬傷,不慎被抓、咬後立即用碘酊或 muprirocin 軟膏塗搽局部,並對抓傷處及附近淋巴結勤加觀察。
  • 另外限制寵物貓接觸病原,如限制外出等也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8,12月12日).貓抓病。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CGWrRUhmt4nd1ulTdoWO9Q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an 17, 2020). Cat Scratch Disease. https://www.cdc.gov/healthypets/diseases/cat-scratch.html
製作單位:內科部感染科 編碼:HE-10246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11931
}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