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科室訊息
合併化療及免疫治療 肺腺癌治療新選擇
2021/12/15跨域醫創 臺灣領航 MET.中國附醫.健康益友 開啟國際遠距醫療新紀元
2021/12/8後疫情時代,如何建立一個新型態的醫病關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從專業出發,守護全球華人的健康!醫療領域和IoT智慧物聯產業跨界合作,攜手催生遠距醫療應用,在政府領導下,遠距醫療諮詢服務已從臺灣偏鄉擴展到國際,更延續到一站式的落地醫療服務。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 、中國附醫、健康益友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配合政府發展國際醫療以及新南向政策,推展遠距醫療,中國附醫與健康益友更進一步聯盟,從原來的急診擴充到完整各專科,提供健康益友國際遠距醫療諮詢系統整合平台計畫的執行醫療體系。
高精準個人化癌藥篩選晶片 癌症精準醫療新突破
2021/12/1「中台灣AI救心網」,救命護心,刻不容緩! 中醫大附醫急性心肌梗塞到院前遠距診斷系統
2021/11/26與死神搶時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發「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人工智慧診斷系統,搭配小型化個人心電圖機與簡易型心電圖貼片(宇心生醫),判斷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輔助第一線救護人員縮短到院前的診斷時間,並於今(110)年與台中、南投二縣市政府合作「中台灣AI救心網」,守護中台灣民眾健康。
「免疫細胞可以治療癌症!」 以往聞之色變的癌症居然也可以治癒!
2021/11/24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自特管辦法通過後,目前已獲衛福部核准DC-CIK的治療適應症共有八大癌別,包含原先已核准的肝癌、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加上近期核准新增胃癌、上皮性卵巢癌、食道癌與腎細胞癌等多項適應症造福更多癌症病患。本中心使用的DC-CIK細胞治療有特殊製程或創新療程,因此在治療後三個月的追蹤結果接受DC-CIK治療的病人腫瘤控制率高達70.83%。細胞療法不但延長許多癌末病患存活時間,且細胞治療幾無副作用更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智抗菌決策輔助系統 預測感染 快檢菌種
2021/11/17中國附醫榮獲2021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 歷屆獲四獎項肯定 彰顯發展臺灣國際醫療價值
2021/11/1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榮獲今年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接受衛福部石崇良次長頒發獎盃肯定。中國附醫是繼2017年獲個人、團體兩獎項,2018年獲個人獎後第三度獲獎,總計4個獎項肯定,創下最佳紀錄。即使面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中國附醫仍成功突圍,透過整合創新模式,持續推動台灣國際醫療品牌與服務國際化獲得豐碩成果。中國附醫周德陽院長表示,本院在此刻獲獎,猶如隙縫裡的陽光,彰顯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的價值,意義不凡;也做好充足準備,致力發展智慧醫療、遠距醫療等特色,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台灣國際醫療。
SMA女童向前走的一小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治療的一大步
2021/10/27小學二年級的小瑜是台灣中部少數接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瑞拉藥物治療(Spinraza)的孩子,2020年7月健保署開放第一次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患童能申請藥物治療,本院的兒童神經科便積極協助小瑜申請到健保用藥,今年10月完成第6劑的藥物治療,小瑜的手腳變得更有力氣,生活自理方面有許多進步,預計申請第二次療程來延緩肌肉退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