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耳鼻喉科部 | 特色介紹

:::

特色介紹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對於慢性鼻竇炎之手術治療,早期為開放式 Caldwell-Luc 手術,此手術的精神是要移除所有上頜竇的內襯黏膜,並在下鼻道建立一個與鼻腔交流的對流孔。但是病患必須承受較大的手術引起之組織傷害,以及對正常鼻竇黏膜不必要的破壞,後來發展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使得病人於藥物治療無效之情形下可接受此一破壞性小、治癒率高之手術。
 
額竇及上頷竇的疾變乃是因為前篩竇的病灶造成鼻腔側壁的狹窄,進一步阻擋其他鼻竇的開口才會造成鼻竇炎。因此只需在前篩竇病變之處手術,其他有病的鼻竇於術後 2 至 3 週就會自行恢復,而我們依循此重要的觀念,並加上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等影像科技的幫助,積極推展「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
 

內視鏡鼻竇手術的適應症例如:一般鼻腔、鼻竇及鼻咽的病灶均可施行手術,另外位於鼻竇周圍的器官如眼框及腦下垂體等,因與鼻竇只相隔一層骨板,亦可經由鼻竇來施行手術。結合最新發展之導航系統,鼻竇內視鏡也可以手術治療複雜的頑固復發性鼻竇炎及顱底手術。
 
內視鏡鼻竇手術一般可於局部麻醉下進行,較複雜的手術須施行全身麻醉 。一般的鼻竇手術約只需住院 3 至 4 天,待鼻內填塞物移除後,確定無鼻出血即可出院。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幾乎所有阻塞性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都會打鼾,而也有一部份會打鼾的人本身也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的成因簡單來說就是呼吸氣流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而產生聲響,長期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心血管及肺部之負荷,引致心臟疾病、高血壓等併發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除了詳細病史詢問及上呼吸道理學檢查,輔以纖維鼻咽內視鏡、X 光透視法、測顱術、鼻阻力等檢查外,最重要且最客觀的診斷工具便是多 重睡眠生理記錄 (polysomnography, PSG)。
 
一般而言,內科藥物對於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效不彰。針對打鼾合併有肥胖問題的患著,在治療上優先考慮減重。此外,在生活習慣方面,應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的使用。其他內科療法包含舌後部空間維持器及持續呼吸正壓呼吸術 (CPAP) 的使用 。
 
打鼾的外科手術治療成效相對顯著,我們可以針對造成阻塞的部位,施行不同的手術 。目前除了以上提及的傳統手術外,雷射及射頻無線電波 (Radiofrequency, RF),也大量的運用在臨床治療打鼾上面。

頭頸部癌症
囗腔癌在 1979 年時,全台灣地區記錄上僅 282 例,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 1996 年起口腔癌已躍昇為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之第七名,目前則居第六位、男性之第四位。自 1992 年以後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節節上升超過了鼻咽癌,已成為國人頭頸部癌症的第一位。不僅罹病平均年齡下降,每年發現的新病例已超過五千人、死亡人數都超過二千人。
 
許多因素與口腔癌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嚼檳榔,台灣口腔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而好發的部位為頰黏膜及舌部。除檳榔之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其它像梅毒、過度的陽光照射 (唇癌)、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 (如假牙、套子等) 都是口腔癌發生的原因 。
 
早期 (第一、二期) 口腔癌使用外科手術都有很高的治癒率,晚期 (第三、四期),除須接受外科手術外,術後合併放射線及化學製劑、標靶藥物等治療,才有較高治癒機會。 本部擁有中部地區最堅強完善的整合醫療團隊,依據個別口腔癌與其他頭頸部惡性腫瘤病患之病況,量身打造提供最完整的治療計畫或建議。

人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 (cochlear implant) 指的是一種能夠藉由外科手術植入耳蝸的電子裝置,外部之音聲刺激經接收放大轉化成微細電流,經由此裝置能直接刺激聽神經而產生聽覺。所以,在原理上它和傳統助聽器是不同的,助聽器的核心是一個擴大機,目的在放大聲音,這是要經由殘餘的耳蝸毛細胞來接受聲波的刺激。而人工電子耳,則是將聲音轉化成電流的型式,不經毛細胞,直接刺激螺旋神經節細胞,目前世界上已有數萬人使用這種裝置。
 

本部已完成中部地區首例人工電子耳置入手術,解決先天性聽力障礙病童之苦。但由於人工電子耳是一種十分昂貴的裝置,植入內耳也有潛在的風險,所以在決定患者是否會因電子耳之植入而獲益,必須非常小心審慎評估。本部有一組包括耳鼻喉科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特教老師、裝置技術人員等專業人員,能針對先聽性聽障兒童,以及後天性雙耳重度聽殘病患,提供最佳診斷與治療的判斷。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