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伸吉

腹腔腫瘤整合治療 重症的守護者

張伸吉》複雜性大腸癌,更需要不同的治療手段!

2021/7/21

張伸吉主任曾遠赴荷蘭Catharina Ziekenhuis醫院進行腹腔熱化療進修,並於2019年至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醫院取得「加壓腹膜内氣霧化學療法(PIPAC)」訓練證明,為人和藹可親,對於任何腹膜腫瘤治療的技巧都十分熟練,在微創手術的研究上更是首屈一指,尤其專精「大腸直腸癌」及「腹膜原發腫瘤」上的治療,目前也是台灣腹膜腫瘤醫學會理事及中華民國傷口醫學會理事,也是本院細胞治療中心的副主任。

【醫者遠見︱深入求變 是為了抗衡疾病】

親切爽朗的張伸吉醫師不自覺拉近民眾對醫學中心的距離感,總是溫柔對待病友的他,擅長大腸直腸癌整合治療、腹膜腫瘤專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與痔瘡微創手術。

出身醫師世家的張醫師,從小就被外科醫師的爸爸影響,即使求學得重考也未曾放棄對醫者一職的憧憬。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正好遇上轉職到中國醫的恩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的陳自諒院長。身為台灣大腸癌權威之一的陳院長,最早從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引進的微創治療技術與觀念,大大加速病人的康復,張醫師深受感動,加上欣賞陳院長的行醫風格,便決定投身大腸直腸外科與微創手術的領域。

「我也當過病人喔!像不能尿尿很難受…」苦笑著解釋曾經因打球而傷了膝蓋,嚴重到得開刀,很能理解躺在病床等待的煎熬與術後的不適感,視病猶親的他認為,想當好醫師就得不斷精進醫術,窮究一切方法,就只為了解決患者身體的不適,同時顧慮患者感覺,才能獲得病人真正的信賴。

張伸吉醫師擅長大腸直腸癌整合治療、腹膜腫瘤專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與痔瘡微創手術

 ▍診間故事:腸試到最後的存活率

年輕時跟在陳院長身邊學習,有天查房被其他主治醫師負責的病友搭訕,對方向我表示希望能減輕他的疼痛。在當年觀念,得到癌症腹膜轉移、被判別無法再多做任何治療,只剩三個月生命的他僅能在安寧病房靜待生命的終點,在無法進食、肚子又漲得痛的狀態下,這位大哥拜託我想想辦法…

和陳院長討論與評估後,認為病人的狀態還有些微機會,與團隊詳細溝通、擬訂計畫後,便重新打開患者肚子,找出腸道阻塞處,把能拿掉的大腸癌腫瘤盡量清除乾淨,整段腸道還接了三次,確認腸道通順及功能正常,最後甚至沒做人工肛門!沒預料大哥從無法進食到可吃點東西補充營養,後續有體力做一點輕微的化療療程,腫瘤的成長速度也變慢了。

大腸癌腫瘤治療(圖說)跟著恩師陳自諒院長學習的張伸吉醫師,深受其醫學風格影響

開刀兩周後,出院就去遊山玩水,每年一定會來病友會跟大夥分享自身經歷,他多活的這四年,爭取到陪伴家人與完成心願的時間。而大哥奮戰求生的故事也成為鼓舞自己難忘的回憶…

沒想到當年與病友互相積極的努力與突破困境的方式,是張醫師現在治療腹膜腫瘤的一個基本SOP呢!而來找醫師的病友、不分男女老少有3大類型:

  • 懷疑腸道有疾病者(如大便習慣改變、肚子經常疼痛、排便不順)
  • 肛門口問題如肛門疼痛、搔癢症狀、上廁所出血、痔瘡問題等
  • 轉診的病人他院已確診為大腸癌或大腸相關疾病的病友
 

 

【整合治療︱不只開刀的複雜性大腸癌】

「每個人的疾病絕對都不一樣!絕對不可能用單一的技術去完成」 強調個人化醫療重要性的張醫師,耐心說明目前治療的概念與堅持源由。 

大腸癌在政策的積極普篩下,有習慣固定檢查的民眾變多,數據呈現罹病者數量也隨之增加,越早發現的人多為初、中期往往得到良好的改善。但如果你是沒有檢查習慣的病友常錯失良機,送院時常落入較嚴重的狀態,甚至成為四期的患者。

傳送門 ☛ 大腸鏡多久要做一次算剛好

大腸癌分期圖(圖說)張伸吉醫師統計大腸癌第3期者,仍約有三成多病人產生腫瘤復發
 
下一頁看更多:看似外科醫生的心底話,對於這階段的病友...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