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鄭泰安博士所主持的研究小組,統計分析台灣 1990-2010 年「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發現近 20 年來台灣憂鬱患者比例倍增,自 1990 年的 11.5% 上升至 2010 年的 23.8%。同時,該趨勢與同時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以及自殺率的變化高度相關。鄭泰安指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能夠考量心理幸福感對人民的重要性。
該論文已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柳葉刀」(The Lancet)。
中研究發布新聞稿指出,「常見精神疾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s)泛指非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鬱症等) 的憂鬱症和焦慮症,佔所有精神疾病的 90% 以上。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 2020 年,全球 10 大「疾病與傷害」中,憂鬱症將排名第 2,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
根據世界各國的研究指出,憂鬱症和焦慮症多見於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或身體健康不佳的族群。此外,大環境中的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常被認為會提高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表示,這些數據說明台灣人民的心理健康的惡化,主要與過去 20 年來的宏觀社會環境的變化(macro-social changes)息息相關,包括台灣歷經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以及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
新頭殼 newtalk 2012.11.16 謝莉慧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