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膝蓋軟骨嚴重磨損,得換人工關節嗎?本院研發「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再生軟骨幹細胞」登上「國際醫學期刊」造福退化性關節炎病人
2023/1/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合幹細胞中心主任洪士杰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長期專注於幹細胞之基礎研究、轉譯醫學與臨床應用。近期鎖定骨關節炎及角膜病變之再生醫學運用有了重要進展,以「具膠原蛋白12靶向專一導向功能之胜肽序列及其於骨關節炎及角膜缺損之應用醫學」榮獲第 19 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當巧克力囊腫遇上近更年期》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種種不適中醫幫妳緩解
2022/9/7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出現、生長、浸潤,繼而造成疼痛(初潮後一段時間無痛經,後來出現痛經且愈來愈嚴重)、產生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症狀。若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稱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影響約5~15%的育齡婦女和高達35...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如何準確預測排卵日提高受孕機率?
2022/4/12女性月經週期中最易受孕的時間通常是排卵前六天(包括排卵日)(稱為“受孕窗口期””fertility window”),儘管這個期間的長度可能因女性而異。排卵前的最後兩天是此窗口期間生育率最高的時期。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下,在這六天窗口期之外的其他時間進行同房不太可能導致受孕。
手腳麻麻讓您睡不好?關於「不寧腿」需了解的二三事
2022/3/7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種睡眠相關的肢體動作障礙,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兩倍,並且隨年齡增加。懷孕、糖尿病、洗腎族群中,也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不寧腿的相關症狀。約有超過1╱3的病人在10歲之前會開始出現症狀,因而被誤診為生長痛...
中醫養胃,讓你擁有好胃好眠
2021/9/23對於胃潰瘍伴隨失眠患者,中醫以調養腸胃為主,對於壓力型患者以疏肝和胃為主;飲食失節患者則以消食、化痰濕為目標;針對脾胃虛寒者,則以健脾養胃為主。此外會再加上有修復胃黏膜功能的中藥如:白芨等,以及養心安神的中藥共同調理,使患者整體狀況獲得改善。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妻長期疼痛 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之路
2021/9/1553歲曾太太於民國99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四次腦部手術,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使復健過程崎嶇困難。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狀況無法克服,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求診,醫師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技術,高度選擇性地破壞關節神經...
寶寶出生,媽媽不快樂?談產後情緒低潮的中醫調理
2021/6/2產後發生這些情緒的低潮,中醫稱為「鬱證」或「臟躁」,通常中醫師在坐月子調理的問診中發現到這些症狀,並以中醫藥的方式把情緒的調理結合到坐月子的藥膳中。中醫的治療情緒低落從「疏肝解鬱」著手,最常使用的中藥處方是「逍遙散」,逍遙散中有柴胡、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