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ducation

:::

飲食異常疾病

Qrcode
列印
A-
A+

飲食異常疾病

2024/2/21

「吃」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我調節活動,不僅提供了人體的營養需求和能量的來源,一旦失衡了會影響身心靈。飲食疾病多發生於中上階層的年輕女性,受西方審美觀影響,近年來有逐年增加之趨勢,故值得注意。

類型

  • 厭食症:限制攝取身體所需能量,並導致對其年齡、性別、發展狀況及身體健康少於最低體重正常值。強烈害怕體重的增加及變胖,以及拒絕維持體重於就其年齡及身高所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以上,導致體重低於預期體重85%以下,女性至少連續三次月經週期無月經。
  • 暴食症:在一段時間內吃下大於多數人所能吃的食物量,發作時感覺對進食行為失去控制,對於過度飲食行為無法控制,以及持續過份關注身材、體重,並一再出現不當的補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如自我催吐、使用瀉劑、利尿劑、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症狀

  • 身體方面: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嚴重的營養不良和死亡。
  • 精神方面:焦慮、強迫、逃避衝突、憂鬱等。
  • 合併症:牙齒腐蝕、食道裂傷、血鉀過低、心律障礙猝死等。

處置

  • 營養穩定:病人營養狀況的穩定是最重要的。
  • 運動:病人運動的重點應該著重在身體的健康,而不是在減少卡路里。
  • 認知的行為處置:病人應該被要求去監測和紀錄其進食、身材和食物的想法和感覺。
  • 身體心像處置:有飲食疾病的人非常注重外表,他們認為外表直接定義了他們的自我價值。認知行為治療的處置是有效的,同樣有效的是舞蹈和運動治療創造了愉快的身體經驗和能促進身心的整合、澄清身體的界線,以及調整對身體的負向感受。
  • 家屬的參與:治療一開始家屬就應該參與。
  • 團體治療和藥物:許多團體治療模式被運用在飲食疾病的病人身上,藉由團體的介入,真實的嘗試、支持以及同儕的溝通是必要的治療因子。抗憂鬱劑對合併有憂鬱、情緒改變或易怒,以及對食物或肥胖有強迫思考的病人可能有幫助。在暴食症的治療上,研究顯示,抗憂鬱劑對大多數的病人有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 黃宣宜、陳瑞蘭、洪芬芳、張榮珍、李朝雄、湯美霞、江青桂、呂雀芬、陳美碧、金蓉蓉、林靜蘭、余靜雲、馬玉琴、陳淑姬、侯玟里、李姿瑩、黃一玲、吳佳珍、施燕華、…、王慈婷(2019).最新精神科護理學(10版).永大。
製作單位:精神醫學部 編碼:HE-87019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11559
}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