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俊吉/專題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大)戮力推動醫學發展與國際交流,2024年又有重大突破,將與亞洲在生醫研究領域首屈一指的日本京都大學(京都大)合作,於中醫大水湳總校區設置全球研發中心,可望協助台灣醫療邁向全球化帶來雄厚助力。
中醫大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明奇教授與京都大校長湊長博教授,於2024年11月19日簽署「京都大學中醫大全球研發中心(Kyoto University-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ab,Taiwan)」合作協議,緊接著在中醫大水湳總校區由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教授主持進行揭幕儀式。
蔡長海董事長表示,該全球研發中心為京都大在世界各地所設置的第13座On-site Lab(OSL),將推動兩校在癌症、轉譯醫學、再生醫學以及先進醫藥研發等尖端研究計畫。
針對兩校淵源,洪明奇教授指出,自2018年以來,中醫大、京都大研究人員的互動即相當熱絡,經多次討論後,共同規劃在中醫大成立全球研發中心,並於2022年8月17日先簽署MOU,此次再簽署MOA,正式往雙方長遠合作的道路邁進。
對於雙方的合作構想能夠落地,洪明奇教授強調,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教授全力支持為最重要的關鍵。他表示,蔡長海教授曾留學日本,對於京都大的生醫實力、學術成果等均相當熟稔,認為兩校攜手將有助於中醫大再上層樓,所以對全球研發中心不計成本挹注各種資源,使得相關構想於2024年開花結果。
洪明奇教授表示,京都大不僅是國際知名大學,近年更接連出現兩位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 一位是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研究揚名全球的山中伸彌教授,於2012年獲獎,另一位則是率先發現PD-1為活化T淋巴細胞誘導型基因的本庶佑教授,此突破性成果亦是現今免疫治療的基石,並使得本庶佑教授與美國學者James Allison教授共同於201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兩位大師的學術成就,進一步造就京都大生醫研究水準在亞洲居於領先地位,放眼世界亦屬極高的層級。
在2014年首屆唐獎中,本庶佑教授與James Allison教授亦共同獲得生技醫藥獎,而當時洪明奇教授即為評審委員之一。洪明奇教授說,當年與諸位評審都認為本庶佑教授、James Allison教授日後將拿下諾貝爾獎,果不其然在四年後成真,中醫大相當期待日後可以與本庶佑教授的團隊有進一步交流。
對於兩校合作能夠產生多大的動能,洪明奇教授說,台灣以往審視此類合作的內涵,都認為是「國外提升國內」,但如今已不同,台灣的生醫實力持續升級,現今在全球同樣是前段班,相信中醫大與京都大緊密合作,帶來的將是雙贏局面。
他強調,此全球研發中心日後除了聚焦探討人類生命相關議題,並將攜手研發特色產品,同時互換師生,促進國際人才培育,共同墊高台、日雙方在全球生醫界的影響力。
針對此全球研發中心的發展方向,中醫大校院務發展委員會執行長鄭隆賓醫師說,雙方有多個單位參與,將強化三項研究主軸,包括癌症機轉與轉譯醫學的探討,以及幹細胞再生醫學的尖端研究,並將針對尚無藥物治療的疾病進行藥物研發。
鄭隆賓醫師表示,在癌症機轉與轉譯醫學的研究方面,雙方將成立「癌症生物聯合實驗室」,而中醫大投入合作單位為癌症生物精準醫學研究中心,成員包括洪明奇教授與研究團隊,京都大則以癌症免疫治療暨免疫生物學中心(Center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Immunobiology,CCII)為合作單位, 由湊長博校長教授與本庶佑教授等專家領軍。
在幹細胞再生醫學的研究方面,兩校將設立「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中醫大將由鄭隆賓醫師帶領細胞治療中心與轉譯醫學研究中心投入合作,與京都大主要合作對象-河本宏教授率領的醫生物學研究所(LiME)再生醫學團隊展開後續的合作計畫。
鄭隆賓醫師指出, iPSC相關研究將是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工作重心之一,而且深具臨床應用潛力。他提到,再生醫學技術端的重要基本產品即為iPSC,可製成抗癌的T細胞,或使用多基因轉殖技術產生間質幹細胞,以及間質幹細胞分泌的粒線體與外泌體(Mito-EV)等,對於治療腦中風、脂肪肝、肝纖維化,甚至是肝硬化,未來都可望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在無藥治療的疾病藥物研發方面,雙方將設置「先進醫藥研發聯合實驗室」,中醫大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醫師帶領細胞治療轉譯中心、基因體以及再生醫學轉譯研究中心投入,與京都大綜合細胞材料科學研究所(iCeMS)鈴木淳教授的團隊共同開發新藥。
鄭隆賓醫師指出,三個聯合實驗室將形成橫跨多學科的國際研究網絡,致力將基礎研究推進到臨床應用,以開發創新療法為最終目標,而目前規劃的重點研究領域,涵蓋代謝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化及癌症等,希望透過先進的標靶蛋白篩選技術、外泌體遞送技術與幹細胞再生技術,兩校專家能共同建構突破性的醫學進展,並推動至少三項療法進入臨床試驗與商品化。
他強調,對於長遠發展,中醫大期許能透過與京都大未來十年的實質合作,帶動台灣與日本在生醫領域的共同研發,有效改善病人存活、造福全球患者,並提升全人類的健康。
在全球研發中心揭幕儀式後,兩校進行第二屆「京都大學暨中國醫藥大學雙邊研討會」,共有來自京都大的七位學者與中醫大的六位專家,分別針對五個領域發表演講,包括大會專題演講、資料科學及智慧醫療、免疫及癌症免疫治療、再生醫學及RNA標的與外泌體治療等,內容多元且精彩。
鄭隆賓醫師表示,兩校約百位教師與研究生參與此次研討會,而且京都大對於中醫大的資料科學能力深感興趣,在會前議題設定階段,即數度表達希望中醫大能夠針對此展現成果。而中醫大經討論後,亦分享相關研究的精要與發現。由於兩屆研討會均相當成功,未來將朝擴大辦理的方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