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科室
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六旬翁苦不堪言 「神波刀」治好抖不停 免麻醉免開刀 生活能自理 重回美麗人生
60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門診,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最近2年多,邱先生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生活多難以靠雙手自理,也無法好好入睡,情緒大受打擊痛不欲生。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79歲的林女士在廚房做菜時,突然發生左側手腳無力,被家人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林女士左側手腳僅能稍微移動、左側忽略症、左側顏面麻痺、嚴重口齒不清,神經部蔡昇達醫師初步研判為右側大範圍腦中風,需要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幫助找到腦部受損位置與面積,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先以無顯影劑的腦部斷層影像(Non-contrastCT,NCCT)確認林女士損傷狀況,接著跳開一般傳統途徑:以注射顯影劑進行腦部灌流掃描(CTperfusion,CTP)來幫助判斷腦中風位置與其範圍;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
神波刀治療顫抖症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丘腦燒灼術 在臨床研究報告中,患者治療後能立即顯著改善震顫,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神波刀治療能夠在不切開皮膚與頭骨的情況下穿透顱骨,不需要麻醉,患者在治療期間完全清醒。
治療原發性震顫不用開刀 神波刀讓八旬伯不再為手抖所苦
80歲的林伯伯罹患原發性震顫多年,神經退化性疾病讓他的雙手嚴重顫抖,手抖帶來日常生活許多不便,例如拿筆寫字、舉杯喝水等。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接受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治療後一次完成...
匯聚千束超音波神奇的力量 神波刀成功治療原發性顫抖
經過許多臨床研究,神經醫學專家發現只要以低能量的超音波束聚焦於病人的一側丘腦腹中核(ventralintermediatenucleusofthethalamus),病人對側手部的顫抖就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顫抖與巴金森病的新科技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最主要的治療適應症為自發性顫抖症。顫抖症最常見的表徵就是手部無法控制的抖動,致使病人在拿碗筷時會因為不停晃動而無法進食。此病約困擾著40萬左右的國人,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
阿伯提款手抖警關注 醫生「神波刀」治療 領錢再也不會被誤會
手抖好多年?10年前罹患「原發性顫抖症」,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連去銀行提款都會引起行員關注,以為他盗領心虛。傳統治療主要有藥物與手術,中國附醫神經部呂明桂醫師表示,現在透過「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可提供病人免開刀、非侵入性的新選擇
阿伯提款手不抖了 免開刀不再為顫抖症所苦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治醫師呂明桂表示,「原發性顫抖症」通常是顯性遺傳的對稱的姿態性或動作性顫抖,通常在青少年或老年時期發生,病情緩慢的進展。目前仍未有定論可能的病理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79歲的林女士在廚房做菜時,突然發生左側手腳無力,被家人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林女士左側手腳僅能稍微移動、左側忽略症、左側顏面麻痺、嚴重口齒不清,神經部蔡昇達醫師初步研判為右側大範圍腦中風,需要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幫助找到腦部受損位置與面積,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先以無顯影劑的腦部斷層影像(Non-contrast CT, NCCT)確認林女士損傷狀況,接著跳開一般傳統途徑:以注射顯影劑進行腦部灌流掃描(CT perfusion, CTP)來幫助判斷腦中風位置與其範圍;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神波刀治療顫抖症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丘腦燒灼術 在臨床研究報告中,患者治療後能立即顯著改善震顫,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神波刀治療能夠在不切開皮膚與頭骨的情況下穿透顱骨,不需要麻醉,患者在治療期間完全清醒。
阿伯提款手不抖了 免開刀不再為顫抖症所苦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治醫師呂明桂表示,「原發性顫抖症」通常是顯性遺傳的對稱的姿態性或動作性顫抖,通常在青少年或老年時期發生,病情緩慢的進展。目前仍未有定論可能的病理
腦深部刺激術 治療巴金森氏病的重要電子利器 跨專科精密手術 有效控制症狀及藥物副作用
巴金森氏病為國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症狀為漸進性的動作遲緩、肢體僵硬、靜止性顫抖以及平衡障礙等。雖然在疾病早期藥物治療效果通常不錯,但隨著疾病進展,藥效持
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六旬翁苦不堪言 「神波刀」治好抖不停 免麻醉免開刀 生活能自理 重回美麗人生
60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門診,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最近2年多,邱先生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生活多難以靠雙手自理,也無法好好入睡,情緒大受打擊痛不欲生。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
治療原發性震顫不用開刀 神波刀讓八旬伯不再為手抖所苦
80歲的林伯伯罹患原發性震顫多年,神經退化性疾病讓他的雙手嚴重顫抖,手抖帶來日常生活許多不便,例如拿筆寫字、舉杯喝水等。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接受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治療後一次完成...
匯聚千束超音波神奇的力量 神波刀成功治療原發性顫抖
經過許多臨床研究,神經醫學專家發現只要以低能量的超音波束聚焦於病人的一側丘腦腹中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 of the thalamus),病人對側手部的顫抖就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顫抖與巴金森病的新科技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最主要的治療適應症為自發性顫抖症。顫抖症最常見的表徵就是手部無法控制的抖動,致使病人在拿碗筷時會因為不停晃動而無法進食。此病約困擾著40萬左右的國人,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
阿伯提款手抖警關注 醫生「神波刀」治療 領錢再也不會被誤會
手抖好多年?10年前罹患「原發性顫抖症」,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連去銀行提款都會引起行員關注,以為他盗領心虛。傳統治療主要有藥物與手術,中國附醫神經部呂明桂醫師表示,現在透過「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可提供病人免開刀、非侵入性的新選擇
腦深部刺激術 長駐巴金森病患者 腦海深處的電動潛水艇
自從201年前,英國James Parkinson醫師首度描述了6位巴金森病患者的症狀和徵候之後,全世界的神經科學家及醫師們無不絞盡腦汁,想要尋求對付這種棘手且導致殘障比率極高疾病的治療方式。
腦深部刺激術 治療巴金森氏病的重要電子利器 跨專科精密手術 有效控制症狀及藥物副作用
巴金森氏病為國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症狀為漸進性的動作遲緩、肢體僵硬、靜止性顫抖以及平衡障礙等。雖然在疾病早期藥物治療效果通常不錯,但隨著疾病進展
腦深部刺激術 治療嚴重肌張力不全症新武器
在神經科門診,醫師有時會提到「肌張力不全症」,到底什麼是肌張力不全症?其實肌張力不全症並不是很罕見的疾病,根據2012年「動作障礙期刊」(Movement Disorders)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粗估盛行率達每10萬人就有16人罹患這種疾病。
呂明桂
呂明桂(Ming-Kuei Lu)醫師1996年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服役二年後繼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完成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訓練,2004年起成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至今。2007年至2010年期間曾至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目前亦任教於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 專長領域:臨床神經生理學及動作障礙疾病。發表之文章多半與動作準備電位以及磁刺激誘發之大腦皮質可塑性有關。
呂明桂
呂明桂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服役完後隨即進入本院神經內科,服務年資已超過十年。呂醫師看病有耐心,臨床工作重點在診療腦部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顫抖症、小腦萎縮症等。他於 2007-2010 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深造並取得博士學位。在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的臨床運用和研究方面都有專精。另外在判讀特殊腦波如誘發電位及動作準備電位等也有相當的研究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