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藥物有哪些?
傳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類固醇及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DMARDs)。隨著近年來生物製劑的蓬勃發展,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選擇更為多元,治療效果也大幅進步。
- 非類固醇消炎藥:具有鎮痛及解熱的作用,但不會改變疾病的病程。傳統消炎藥有較多副作用,目前已發展出副作用較少的新一代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類固醇:能有效減輕關節的發炎症狀,但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較會產生副作用 (如月亮臉) 和後遺症 (如骨質疏鬆),因此建議使用低劑量之類固醇。
- 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DMARDs):可以延緩病程發展,阻止免疫系統進一步破壞器官,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生效,且長期使用的耐受性比較不好,且注意副作用之發生。
- 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抑制藥物: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機制中的特定目標來抑制。生物製劑不但可較快速地緩解症狀,副作用也較輕。由於其價格較貴,目前生物製劑只核准用於 DMARDs 治療無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根據作用目標不同又分成以下幾種:
-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包括「恩博」、「復邁」、「欣普尼」與「欣膝亞」: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當此類藥物治療無效時才可換用其他種類的生物製劑)。
- B 細胞標靶治療「莫須瘤」: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二線用藥。
- T 細胞標靶治療「恩瑞舒」: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
- 介白素-6 (IL-6) 因子標靶治療「安挺樂」: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
除了生物製劑可供使用外,目前健保也給付小分子抑制藥物,包括「捷抑炎」與「愛滅炎」:皆為口服藥物 (藥效與生物製劑相當)。
如何評估治療效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都希望治療後症狀能夠完全消失。不過許多患病多年的病人很難達到這麼好的治療效果。此時醫生便會退而求其次,如果治療能讓疾病的活動程度降低,對於病人的感受及病情的減緩同樣大有幫助。所以評估治療效果時,計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活動度」是相當重要的!
DAS28 (28處關節疾病活動度評估) 是國內最常用來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疾病活動度的評量工具,藉由 28 處關節中有壓痛或腫脹之關節數、紅血球沉降速率與病人整體健康狀態,可用來評估病人用藥後的治療效果。
DAS28代表的是疾病活動程度的具體數值。DAS28 < 2.6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終極治療目標-「完全緩解」;DAS28介於2.6-3.2之間則是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治療目標「低度疾病活動度」。比較治療前後的DAS28數值,可讓醫師客觀地評估治療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並和病人一同決定是否調整治療方向。
- DAS28的計算方式
❶ 由醫師來評估關節受損的情形:醫生會藉由觸診,來評估病人全身 28 個關節中壓痛及腫脹的關節數目。
❷ 由病人來評估自己的整體健康狀態:利用醫師提供的 100 mm 量表,病人可在 0~100之間選擇出最符合自己整體健康狀態的刻度。
❸ 在醫院進行血液檢查:藉由血液檢查來測量出病人的紅血球沉降速率 (ESR) ,代表病人體內的發炎程度。
將❶、❷、❸的結果帶入特定公式後,便可計算出 DAS28。
DAS28 提供醫師與病人一個具體治療目標的測量,讓雙方溝通病情狀況時更為容易。
日常照護
合宜的運動與休息
- 持續且規律的運動,對於保持關節的活動性十分重要。
- 合宜的運動有助於維持體重,降低關節負擔,且可減少骨質流失。
- 應該避免對於關節負擔過重的運動,如游泳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減輕關節壓力的狀態下達到運動的效果。
- 若關節正在發炎,則不要從事激烈運動,以免讓發炎症狀更加嚴重。
- 充分睡眠與休息,對於受損關節的照護也是相當重要的。
適當冷熱敷
- 當運動後或症狀急性發作時,冷敷可以暫時減輕關節的疼痛。
- 在症狀較不嚴重時,熱敷則有助於鬆弛肌肉。
- 皮膚過於敏感或血液循環不良的病人,可能比較不適合冷熱敷。
均衡的飲食
- 和運動一樣,三餐定時定量的均衡飲食亦有助於維持體重,符合營養需求,降低對關節的負擔。
- 地中海式飲食也被認為有助於對抗發炎,如深海魚類富含 omega-3 脂肪酸,可緩解發炎。
- 營養專家建議減少糖份及動物性脂肪的攝取,以減少肥胖或動脈硬化的機會。
- 富含維生素 D 及鈣的食物可減少骨質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