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食品、含糖飲料、點心吃太多了,全榖、奶類、蔬菜類又吃得不夠嗎?這些不好的飲食習慣,都會讓孩童變得肥胖、維生素 B 群缺乏。營養狀況不好,不愛活動與不愛吃早餐,也一樣會影響孩童的健康和成長。
怎樣吃,才是好的飲食習慣?
- 早餐記得吃得飽,上學精神才會好。
 
早餐要以全穀雜糧類為主,搭配高品質的蛋白質、蔬菜和水果,製作時要以少油糖鹽的方式為原則,才能有活力充沛的一天。
- 國產當季蔬果,新鮮營養助成長。
 
國產當季的新鮮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都能幫助孩童們健康的長大。
- 乳品優先選,頭好壯壯牙健康。
 
乳品提供很多很好的蛋白質與鈣質,可以幫助骨骼與牙齒的健康成長。
- 豆魚蛋肉不過量,多豆少肉更營養。
 
豆魚蛋肉類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可以用來修護我們的身體組織。多多選用黃豆製品與魚類食材,才是聰明的飲食習慣。
- 喝水運動不能少,消化吸收都靠它。
 
水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調整體溫、防止便秘、排除廢物等。口渴的時候,白開水比含糖飲料的效果更好。
除了飲食,還要注意的事
- 刷牙 333
 
三餐飯後,要記得在 3 分鐘內刷牙,每次刷牙 3 分鐘以上,才能維護口腔健康,並且擁有強壯的腸胃道。
- 天天運動
 
從小要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 60 分鐘!
現今兒童花較多時間做靜態的活動,如看電視、上網、打電腦、玩電動,身體的活動降低因而增加肥胖的機率,並且提升罹患近視的危險率。為培養良好的活動型態,兒童從小即應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學童身體活動量:
- 每天累計至少 60 分鐘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
 - 若每天大於 60 分鐘的身體活動則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 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為有氧活動,同時,每週至少應進行 3 次費力身體活動,包括增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
 
低年級(1 – 2 年級)學童一日飲食建議量
| 
			 生活活動強度 
			 | 
			
			 稍低 
			 | 
			
			 適度 
			 | 
		||
| 
			 性別 
			 | 
			
			 男 
			 | 
			
			 女 
			 | 
			
			 男 
			 | 
			
			 女 
			 | 
		
| 
			 熱量(大卡) 
			 | 
			
			 1800 
			 | 
			
			 1650 
			 | 
			
			 2100 
			 | 
			
			 1900 
			 | 
		
| 
			 全榖雜糧類(碗) 
			 | 
			
			 3 
			 | 
			
			 2.5 
			 | 
			
			 3.5 
			 | 
			
			 3 
			 | 
		
| 
			 未精緻(碗) 
			 | 
			
			 1 
			 | 
			
			 1 
			 | 
			
			 1.5 
			 | 
			
			 1 
			 | 
		
| 
			 精緻(碗) 
			 | 
			
			 2 
			 | 
			
			 1.5 
			 | 
			
			 2 
			 | 
			
			 2 
			 | 
		
| 
			 豆魚蛋肉類(份) 
			 | 
			
			 5 
			 | 
			
			 4.5 
			 | 
			
			 6 
			 | 
			
			 5.5 
			 | 
		
| 
			 低脂乳品類(杯) 
			 | 
			
			 1.5 
			 | 
			
			 1.5 
			 | 
			
			 1.5 
			 | 
			
			 1.5 
			 | 
		
| 
			 蔬菜類(碟) 
			 | 
			
			 3 
			 | 
			
			 3 
			 | 
			
			 4 
			 | 
			
			 3 
			 | 
		
| 
			 水果類(份) 
			 | 
			
			 2 
			 | 
			
			 2 
			 | 
			
			 3 
			 | 
			
			 3 
			 |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份) 
			 | 
			
			 5 
			 | 
			
			 5 
			 | 
			
			 6 
			 | 
			
			 5 
			 | 
		
| 
			 油脂類(茶匙) 
			 | 
			
			 4 
			 | 
			
			 4 
			 | 
			
			 5 
			 | 
			
			 4 
			 | 
		
| 
			 堅果種子類(份) 
			 | 
			
			 1 
			 | 
			
			 1 
			 | 
			
			 1 
			 | 
			
			 1 
			 | 
		
參考資料: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0 ( 現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